阿尔贝托姐妹会为贫苦的乌克兰人服务
马吕斯·克拉维茨神父(Mariusz Krawiec, SSP)
乌克兰战争的开端已经悲惨。人民的情绪紧绷著,成群结队的人穿过利沃夫(Leopoli)前往西部边界逃难。满载难民的列车陆续抵达利沃夫火车站。劳累不堪、满身泥泞、迷茫的人从车厢里涌向火车站前的广场。他们想去城里,希望在那找到藏身之处。“尤其是现在,在这种紧张时期,我们时刻保持警惕,每天我们都会走上街头,去帮助那些在流落街头、不知所措的人”,格罗尼姆修女在战争爆发第三日向梵蒂冈电台讲述道。昨日,年轻女孩们在主教坐堂里掩面痛哭。她们来自敖德萨市,不知前往何处避难。绝望、恐惧、焦虑、不确定的阴影笼罩著每一个人。我们在精神上支持她们。很多人恳求我们为她们祈祷,因为她们的儿子或丈夫已经前往战场。
人道主义危机
很快我们就意识到了,如果没有外力的援助,人们成批地前往波兰边界将会演变成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在去往边界的公路上,汽车已经排了好几公里。妇女、母亲、奶奶和阿姨带著𫄶褓中的孩子寻找食物。她们寻求一个安身之所,以及一句慰藉和支持的言语。2022年2月,利沃夫市的阿尔贝托团体有三位修女:格罗尼姆、多罗特娅和拉多斯拉娃。她们在战争爆发第六天就抵达乌克兰和波兰边界的拉瓦罗斯卡亚市援助人们。她们出现在乌克兰明爱会(Caritas-Spes)会址的围墙边,该会址位于前方济各会隐修院内,距离边境口岸有十几分钟的路程。事实上,这座方济各小兄弟会会院在2022年已是一堆废墟,但人们很快用木板搭建了可移动的卫生设备,并在大门前摆上了桌子。修女们身穿乌克兰天主教明爱会外套,开始分发热饮和面包。来自扎波罗热州(Zaporizhzhia)的斯维特兰娜怀抱著孙子,站在桌子旁向梵蒂冈电台的一位记者讲述道:“我想活下去。我希望一切都能结束,因为这是我们的土地、我的国家、我的城市、我的地方。我想回到这里,让我和我的孩子们一切顺利。我希望我的孙子生活在他出生的国家。因为这是我们的土地,是我们的祖国。”但是仍然有著诸多不定和泪水。
无家可归妇女的避难所
如今,在乌克兰的阿尔贝托姐妹会的修女仅有4人。两个来自波兰,另外两位来自乌克兰。1945年前,修女们在乌克兰拥有多个避难所和住所,她们关心穷人。二战结束后,苏联政府不允许她们继续留在乌克兰,穷人现在应该由国家照顾,事实上,穷人应不复存在,这是他们的承诺。
数年前,阿尔贝托姐妹会的修女们回到了利沃夫市,在著名的雅努夫公墓(cimitero di Janów)里,她们找到了1945年前在那里生活的修女的墓地。逝去的修女们为她们树立了具有象征意义的丰碑。她们的任务是为无家可归和身处困境的妇女建造避难所。2023年9月避难所正式落成。在那天,教宗赈济所所长克拉耶夫斯基(Krajewski)枢机前来探访她们,枢机以教宗的名义为这个房子举行了祝圣仪式,教宗从始至终都支持著这项善工。枢机于2020年第一次到达那里,当时避难所的工程已经开始动工。但那时没人会想到战争会大规模爆发,俄罗斯的导弹会打到利沃夫。利沃夫的阿尔贝托姐妹会的长上格罗尼姆修女对此谈到:“这将是无家可归的妇女和带著孩子的母亲的家。我们希望让这个房子成为所有人的容身之地,正如它的名字‘避难所’那样。无论信仰何种宗教,我们希望给予这些妇女温暖和安全感,以此重获尊严”。现在,她们每日在避难所中提供近百份餐食,并接纳了年轻的母亲和被俄军轰炸的城市逃离出来的妇女。
走上街头,与穷人为伍
修女们对利沃夫市的街道非常熟悉。她们还熟知穷人的藏身之处。他们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以垃圾为食。当疫情爆发时,没有人敢接近他们。城市中没有游客,餐馆也关门了。餐厅的垃圾变得更少,穷人们忍饥受饿。修女们戴著口罩,拿著装满食物的包在城市中寻找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当然害怕患上新冠,但是对穷人的关爱胜过了这种恐惧,这种爱源于我们阿尔贝托姐妹会的神恩”,拉多斯拉娃修女强调道。修女们冒著危险的卫生状况,在疫情期间探访了穷苦和被遗弃的老人的家。
如今,不断有新的妇女来到利沃夫避难所。有些人婉转地告诉她们这个地方,有些人则是亲自陪伴她们前来。这项善工开始迸发活力,利沃夫的“面包街”(Via Chlebowa)变得远近闻名,不仅因为那里开著一家多年的面包店,还因为有著大公慈悲之家。
链接网址:www.vaticannews.cn
订阅电邮新闻:http://www.vaticannews.cn/zh/newsletter-registra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