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I bambini della scuola speciale S. Martino di Porres durante la loro assemblea I bambini della scuola speciale S. Martino di Porres durante la loro assemblea  #SistersProject

貝特萊斯修女從肯尼亞發聲:殘障並不代表無能

殘障兒童擁有著未經開發的潛力宇宙和無與倫比的勇氣。貝特萊斯修女在肯尼亞一所學校的經驗證明:身體的障礙並不意味著無能,每一個孩子都值得擁有發光發亮的機會。

羅塞琳·萬巴尼·瓦芙拉修女(Roselyne Wambani Wafula,fsp)

“作為天主教修女,尤其是作為聖亞納方濟各修女會(Suore francescane di Sant'Anna)的修女,我們蒙召來服務最脆弱的人群。我們致力於減輕人們痛苦、推動積極改變,這也不斷促使我們為所照顧的眾多弱勢者發聲”,貝特萊斯(Beatrice Jane Agutu)修女如此強調道。她管理著位於肯尼亞基蘇木(Kisumu)市的聖瑪爾定包瑞斯特殊學校(la scuola speciale S. Martino Di Porres),為超過300名患有各種身體障礙的兒童提供服務。她不只是在敘述經歷,而是呼籲轉變模式,來為弱勢人群提供關愛、支持和同情。

貝特萊斯修女曾經是一名普通學校的老師。然而,一個深根於她心中的召叫引領她走上了探索特殊教育的道路。那是一個始於2003年的經歷,她當時在一所聾啞學校服務。“即便我以前沒有學習過手語”,修女告訴梵蒂岡新聞網,“可是我的決心和同情心促使我往前走”。今天,她已經能與聽障者流利的溝通。

貝特萊斯修女就如同孩子們的知己、嚮導、導師和母親一樣。她的職責遠不止語言教學。“我照顧著三百多名患有各種殘疾的兒童,包括腦癱、肢體障礙、智力障礙等”。

進入修女的這所學校也並非易事。為了讓孩子們得到正確的診斷並在學校中獲得恰當的安置,父母必須在入學前帶領孩子通過複雜的醫療和教育評估程序。“我們的學校是這些孩子們的家”,修女解釋道。“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被限制在家裡,如同累贅一般被對待,不為外界所知:這種孤立加劇了孩子們的脆弱性,並限制了他們的機會。”

學校還是很多人的救贖之地。孩子們在那裡找到了接納、自由、友誼、歸屬感、學習和成長機會,最重要的是,他們尋得了愛。貝特萊斯修女對學生潛力的堅信不疑讓人動容。她看到的不是學生的身體障礙,而是他們未被開發的能力。修女的積極態度也印證了她的理念:“殘障並不代表無能”。她的眼界超出了孩子們面臨的挑戰,她看到了每個孩子身上的潛力。

“管理學校是一場持久苦戰”,貝特萊斯修女指出,她的學校面臨著艱巨的挑戰。政府支持不足、資源短缺以及學生的迫切需要都是顯而易見的。社會常常將這些孩子視作負擔,這給修女和她的團隊帶來了嚴峻考驗。

很多父母無法提供基本必需品,更別談援助和特殊教育的開銷,他們因養育殘障兒女而不堪重負,並常常向孩子的爺爺奶奶尋求幫助。修女講述道,“政府提供的幫助是微不足道的,像我們這樣的機構只能獨自承受這些挑戰”。修女的團體也難以滿足學生們的迫切需求。然而,修女和她的團隊仍然堅持不懈,向孩子們提供教育以及基本的護理,包括食物、衣服和醫療護理。

最令人痛心的挑戰也許是廣大團體的冷漠。學校非但沒有得到援助,卻經常被視為一種可利用的資源。學校和學生們被邀請為教會的活動做貢獻,但有時只得到微薄的經濟支持。在梵蒂岡新聞網的採訪中,兒子患有腦癱的奧拉雷女士談及,她們這些父母遭受的恥辱是,人們認為一定是孩子父母做錯了什麼,才導致這樣的後果。她呼籲社會理解此類客觀事實,最重要的是不帶偏見地接納這些兒童,並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照顧和支持。

雖然存在諸多障礙,但仍有很多非凡的成功時刻。一位年輕女生曾經無法讀書寫字,卻成為了一名傳教士,並鼓舞著同齡人。“這些故事激發了我的熱情,並推動我繼續照顧這些孩子,建設一個不論能力如何,所有兒童都會得到重視和支持的世界”,貝特萊斯修女說道,“這些孩子應該受到讚美,而非憐憫”。

最後,貝特萊斯修女邀請所有人共同培育殘障兒童的夢想和潛力。“加入我們”,修女鼓勵道,“建設一個殘障並不意味著無能,卻是非凡成就的催化劑的世界。”

鏈接網址:www.vaticannews.cn

訂閱電郵新聞:http://www.vaticannews.cn/zh/newsletter-registration.html

2024 September 06,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