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Cookie Policy
The portal Vatican News uses technical or similar cookies to make navigation easier and guarantee the use of the services. Furthermore, technical and analysis cookies from third parties may be used.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click here. By closing this banner you consent to the use of cookies.
I AGREE
Fugato
節目表 播客
pope-francis--midnight-christmas-mass-1545694729693.jpg

教宗方濟各主持2018年聖誕子夜隆重彌撒:打破貪得無厭的循環,領受“永不過期”的天上神糧

(梵蒂岡新聞網)在這聖誕節,我們要“打破貪得無厭的循環”,領受“永不過期”的天上神糧,對上主說:“主啊!祢曉得我愛祢!”教宗方濟各12月24晚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聖誕節子夜隆重彌撒時如此表示。按照傳統,彌撒開始前教宗與信眾聆聽了《聖誕宣報詞》(Kalenda),隨後來自意大利、中國、巴拿馬、剛果民主共和國、羅馬尼亞和日本的12名兒童為耶穌聖嬰像獻花。

教宗方濟各聖誕子夜彌撒2018年12月24日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彌撒講道全文:

若瑟,帶著他的聘妻瑪利亞,“上猶大名叫白冷的達味城去”(路二4)。今晚,我們也上白冷城去發現耶穌聖誕的奧秘。

1.“白冷城”,其字面意思是“麵包之家”。在這“家”裡,上主與人類有個約會。祂知道我們需要食物才能生存。但祂也知道世界所給予的食物不能滿足人心。在《聖經》中,人類的原罪恰恰與獲取食物有關。《創世紀》寫到:“遂摘下一個果子吃了”(創三6)。摘下吃了。人於是變得貪得無厭。似乎對許多人來說,擁有財物,並以之填滿自己就是生命的意義。無盡的貪婪貫穿了人類的歷史,甚至到了今天所見的矛盾現象:少數人奢華享樂,多數人卻沒有維持生命的麵包。

白冷城是改變歷史進程的轉捩點。在這裡,在“麵包之家“,天主誕生在一個“馬槽”裡。這如同在告訴我們:我在這裡,我就是你們的食糧。祂不索取,卻提供吃的;祂不是隨便給什麼東西,而是祂自己。在白冷城,我們發現天主並不是索取生命的人,而是給予生命的那一位。人自起初就習慣拿了便吃,耶穌對人說:“你們拿去吃罷,這是我的身體”(瑪廿六26)。白冷城的小聖嬰倡導一種新的生活模式:不是為了吞噬和謀取,而是為了分享和給予。天主以弱小者的形態,做了我們的食糧。我們以祂為生命之糧、從祂那裡汲取養分,而能在愛中重生,打破貪得無厭的循環。耶穌將人從“麵包之家”重新領回家,讓他成為他天主的家人、成為他近人的兄弟姐妹。在馬槽前,我們明白了滋養生命的不是物質財富,而是愛;不是貪婪,而是愛德;不是用來炫耀的富有,而是有待珍藏的簡樸。

上主知道我們需要日用食糧。所以祂每天都向我們提供自己的生命,從白冷城的馬槽到耶路撒冷的晚餐廳。今天祂依然在祭台上做為我們掰開的餅:祂敲我們的門,好能進入我們內,與我們一同坐席(參:默三20)。在耶穌誕生的這一天,我們在世上領受耶穌,即天上的神糧:這是永不過期的食物,使我們在此刻就能品嘗到永生。

在白冷城,我們發現天主的生命在人類的血脈中流動。若我們接納祂,歷史將從我們每個人開始發生變化。因為當耶穌改變人心時,我們生活的中心將不再是貪婪和自私的我,而是為愛而誕生與生活的祂。今晚我們蒙召前往白冷城——麵包之家,我們自問:我賴以生存的生命食糧是什麼?是上主還是別的什麼?然後,我們進入洞穴,在聖嬰的柔弱貧苦中發現生命的一種全新的芳香,即簡樸的味道,然後我們問自己:我真的需要很多東西,需要美味佳餚才能生活嗎?我能否捨棄週遭許多剩餘的東西,選擇更簡單的生活呢?在白冷城,在耶穌旁,我們看到人們來來往往,如瑪利亞、若瑟和牧羊人。耶穌是行動的食糧。祂不接受我們懶坐在那裡慢慢地、悠閒地消化,而是要求我們趕緊從桌上下來去服務,成為為他人掰開的餅。讓我們自問:在聖誕節,我是否將自己的麵包掰開與沒有的人分享?

2.省思白冷城——“麵包之家”的意義後,讓我們再來看看作為“達味之城”的白冷城。在這裡,達味從小是個牧羊人,他蒙受天主揀選,成為祂百姓的牧者和嚮導。在耶穌誕生的那一天,在達味之城,迎接耶穌的正是牧羊人。那個夜晚,如福音所言:“他們非常害怕”(路二9),但天使對他們說:“不要害怕!”(10節)。福音多次提到“不要害怕”,這好似天主尋找人時的慣常腔調。因為人從一開始由於原罪而害怕天主。“害怕起來,遂躲藏了”(創三10),亞當在犯罪後這樣說。白冷城是彌補恐懼的地方,因為儘管人說“不”,天主在那裡卻始終說“是”:天主將永遠與我們同在。因為祂的臨在不會激發恐懼,祂成了一個柔弱的嬰孩。“不要害怕”:這不是對某些聖人說的,而是對牧羊人說的,這些平凡的人在當時並不是因其禮貌和虔誠而出眾。作為達味後裔的聖子誕生在牧羊人中間意在告訴我們:沒有人是孤獨無依的;我們有了一位戰勝我們恐懼的牧者,祂愛我們所有人,無一例外。

白冷城的牧羊人也告訴我們,他們如何去見上主。他們在守夜:沒有睡覺,做耶穌常常要求的事:警醒(參:瑪廿五13;谷十三35;路廿一36)。他們保持警惕,在黑暗中清醒地等待著;上主用“光耀環照著他們”(路二9)。對我們同樣如此。我們的生活可以是一種“等待”,在遇到困難的黑夜,我們也可以把自己託付於上主,渴望著祂;這樣我們將領受到祂的光。我們的生活抑或是一種“自負”,只憑藉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才能;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心將天主的光拒之門外。上主喜歡被人期待,但我們不能坐在沙發上打著盹等待祂。事實上,牧羊人一直在行動,福音中說:“他們急忙去了“(16節)。他們沒有停止不前,好似已經有所成就、別無所求了,而是踏上旅途,留下羊群無人照管,為天主而去冒險。當他們看見耶穌之後,儘管不善於演講,依然去把這消息傳播出去,以至於“凡聽見的人都驚訝牧人向他們所說的事”(18節)。

警醒等待、踏上旅途、甘願冒險、傳達喜訊:這些都是“愛的舉動”。善牧耶穌在聖誕節把生命獻給羊群,在復活節祂將詢問伯多祿,並透過他詢問我們所有人一個終極問題:“你愛我嗎?”(若廿一15)。這個問題將決定羊群的未來。今晚我們也需要回答這個問題,告訴祂:“我愛祢”。我們每個人的回答對整個羊群而言至關重要。

“我們且往白冷去”(路二15)。牧羊人這樣說也這樣做了。主啊,我們也想去白冷城。這條路在今天仍然是一條上坡路:必須克服自私的高山,不能掉入世俗和消費主義的山谷。主啊,我想去白冷城,因為那是祢等待我的地方。我意識到,躺在馬槽裡的祢是“我生命的食糧”。我需要祢那愛的溫柔芳香,好使我們也成為為世界掰開的餅。請把我背在祢的肩上吧,好牧人:因著祢的愛,我也可以去關愛和幫助我的兄弟姐妹。真正的聖誕節在於我能夠對祢說:“主啊!一切祢都知道,祢曉得我愛祢。”(若廿一17)

2018 Dec 25, 15:29
Prev
April 2025
SuMoTuWeThFrSa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Next
May 2025
SuMoTuWeThFrSa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