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561112592624.jpg

教宗在那不勒斯神學院發表講話:通過對話與接納,不同民族和睦共處

教宗方濟各從意大利那不勒斯強烈呼籲以對話和宣講為基礎,發展「接納的神學」。教宗在致詞結束後,立即返回了梵蒂岡。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6月21日上午前往那不勒斯,在意大利南部宗座神學院為一場會議的閉幕式發表講話;會議的主題是「《真理的喜樂》宗座憲令之後的神學觀:以地中海為背景」。教宗的講話從2017年頒布的《真理的喜樂》宗座憲令出發,為「走出去」的教會的相關神學研究注入一股新動力。

教宗首先指出,「地中海向來是人員過境、交流的場地,有時也是衝突的地方」,如今它傳來了「一連串悲慘的問題」。為了應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接納的神學」;換句話說,應當「發展真切而誠懇的對話,和平地建設一個包容眾人的友愛社會,並守護受造界」。

為此,教宗表示,對話和初傳乃是更新神學研究、敦促教會福傳的兩大「準則」。教宗闡明,對話是「分辨和宣講的方法」,能與人的各種需求建立關係。誠如亞西西聖方濟各所言,唯有透過見證天主對世人的愛,對話和宣講才會發生。我們應當順從聖神,在生活中和宣講時,「不抱持征服者的心態,切莫勸人改教,或者積極地反駁不同的觀點」。與人對話也涵蓋了奉獻生命的幅度。

面對神學院的師生,教宗鼓勵他們在阿拉伯和希伯來語言及文化課程中發展對話,促進與猶太宗教和伊斯蘭教的關係,認識共同的根基和彼此的差異。教宗說,我們蒙召與穆斯林對話,「以建設我們社會和城市的未來,視之為營造和睦共處的夥伴,儘管仇視對話的狂熱份子作了令人震驚的行徑」。對於猶太教徒,我們蒙召「在宗教層面更好地活出我們的關係」。地中海是歐亞非大陸的「橋樑」,是搭建「巨大和平帳篷」的空間,聖祖亞巴郎的眾多子孫應當能在這裡和諧相處。

接著,教宗向神學家們發出呼籲,說:「在這不斷走出自我、與他人相遇的旅程,神學家應當做個憐憫的人,面對許多人受壓迫的生活、今日的奴役現象、社會災難、暴力、戰爭,以及許多窮人蒙受的莫大不義,神學家要心受觸動。倘若共融和憐憫沒有持續受到祈禱的滋養,神學不僅會丟失靈魂,更會失去以基督信仰的方式來詮釋現況的才智和能力。」

因此,教宗提及種種複雜事件和其中的侵略態度,以及假借宗教、種族等名義施行的迫害。如果懷著慈悲心腸進行對話,必能從更多觀點重新詮釋這種慘痛的歷史,讓聖神賜予的「先知與和平之恩」得以浮現。

此外,教宗也強調,神學的使命在於跟隨復活主耶穌,走到邊緣地帶,包括「思想的邊緣地帶」。在這方面,神學家必須「促進各種文化與天主啟示和教會聖傳的泉源彼此相遇」。即使「以前神學的重要總結」是神學智慧的寶庫,但「絕不能將它們生搬硬套在當前的問題上」,而是要運用這些珍寶來尋找新的途徑。神學研究的方向可以也必須是「神學的五旬節」,讓當代男女能「以自己的語言」進行基督信仰的省思,回應他們對圓滿生命的渴求。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務必「從慈悲的福音重新出發」,因為神學源自於天主慈愛地尋找具體的人,與他們互相凝視。因此,教宗說:「做神學研究也是個慈悲之舉。優秀的神學家就像好牧者那樣,散發著子民和街道的味道,藉著他們的省思為人們的創傷傾注油和酒。神學表達出教會是個『移動醫院』,在世界上履行她救恩及治癒的使命!」

教宗期許,所有渴望研究神學的人都能如願以償,神學院能成為求同存異的地方,落實對話和接納的神學,推動本地化的進程。教宗最後總結道,《真理的光輝》之後的神學提出要與各文化和各宗教對話,「以建設人們和民族的和睦共處」。

2019 June 21, 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