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Cookie Policy
The portal Vatican News uses technical or similar cookies to make navigation easier and guarantee the use of the services. Furthermore, technical and analysis cookies from third parties may be used.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click here. By closing this banner you consent to the use of cookies.
I AGREE
拉丁文玫瑰經
節目表 播客
教宗主持聖灰禮儀彌撒 教宗主持聖灰禮儀彌撒 

教宗主持聖灰禮儀:四旬期是回到天父身邊的時機

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聖灰禮儀彌撒,勉勵信友走上一條邁向逾越奧跡的謙卑之路。教宗說:「在人生最痛苦的傷口裡,天主懷著無限慈愛等待我們。」

(梵蒂岡新聞網)四旬期是一段回到天主身邊的旅途,我們在其中重新發現與天父的重要關係。我們切莫跟隨曇花一現的凡塵俗物,卻要以天主作為生命航行的目標。教宗方濟各2月17日週三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了聖灰禮儀彌撒並在講道中強調了上述重點。教宗勸勉道,在四旬期內,我們要分辨心靈的歸向。這段旅途可能有重重阻礙,一如當年以色列子民出埃及那樣困難。因此,教宗稱四旬期是「逃離奴役、走向自由的出谷經驗」,而這段與天主修和的旅途,無法單靠一己之力完成,因為它的起點是要承認「自己需要慈悲」。

新冠疫情當前,教宗方濟各今年改在聖伯多祿大殿宗座祭台主持聖灰禮儀彌撒,而非如同以往那樣在羅馬市中心的阿文帝諾山丘舉行禮儀。為遵守防疫規範,參禮人數受到嚴格限制。日前,聖座禮儀及聖事部公布了疫情下的施放聖灰方式:戴口罩,以及為所有的人只誦唸一次《羅馬彌撒經書》中的經文。因此,教宗祝福了聖灰後,為在場所有的人誦唸一次:「人啊,你要記住,你原來是灰土,將來還要歸於灰土。」接著,教宗從科馬斯特里樞機手上領受聖灰後,為在場眾位樞機施放聖灰。其餘的信友則從幾位會士那裡領聖灰。

在彌撒講道中,教宗指出 ,我們應當反省,我們的心靈是否像個「舞者」那樣,「一下子愛著上主,一下子愛著世界」;或者,我們的心靈堅定不移地存留在天主內。在俯首領受聖灰的記號方面,教宗談論了這條歸途更深層的涵義。他說:「在四旬期結束之際,我們要再次俯身,為弟兄們濯足。」

「四旬期意味著謙卑低下,深入我們內心,並面向他人。它意味著明白救恩不是為光榮而攀升,卻是為了去愛而俯首躬身。它意味著把自己變小。在這段旅途中,為了不迷路,我們要佇立在耶穌的十字架前:那是天主無聲的講台。讓我們每天注視著祂的傷痕,那些祂帶進天國、每天在轉禱時獻給天父看的傷痕。讓我們每天注視著祂的傷痕,在那些傷口中承認我們的缺失、我們的不足、罪過的傷痕,以及讓我們受傷的打擊。而正是在那些傷口裡,我們看見天主並未對我們指指點點,而是向我們張開雙手。」

因此,教宗鼓勵眾人親吻耶穌的傷口。教宗強調,「在人生最痛苦的傷口裡,天主懷著無限慈愛等待我們。因為在那裡、在我們最脆弱的地方,在我們羞愧不已的地方,祂前來與我們相遇」。現在,天主邀請我們回到祂身邊,重獲被愛的喜樂。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岳厄爾先知書》。教宗由此省思了上主的斷語:「你們應全心歸向我」(二12)。教宗表示,為了繼續這段旅途,我們要記得天主聖言所說的歸途:蕩子的比喻展現出,促使我們重新啓程的是「天父的寬恕」,而前去辦告解則是邁出的第一步。關於這點,教宗叮囑司鐸們在聽告解時,必須懷著慈父心腸,不要手持鞭子,卻要張手擁抱。

再者,我們也要回到耶穌身邊,就像獲得治癒的癩病人那樣回去感謝祂(參閱:路十七12-19)。教宗說:「我們人人都有靈性上的疾病,無法單憑一己之力來醫治;我們人人都有根深蒂固的壞習慣,無法單憑一己之力來拔除;我們人人都有一些使我們裹足不前的恐懼,無法單憑一己之力來克服。我們要效法那位癩病人,回到耶穌那裡,跪伏在祂的腳前。我們需要耶穌的醫治。」

因此,我們需要來到耶穌面前,把自己的傷痕和罪過交託給祂。領聖灰的禮儀幫助我們謹記,我們原來是灰土,將來還要歸於灰土。教宗再次強調,天主正是在我們這些灰土上噓了一口氣,那一口氣就是祂賜給我們生命的聖神。「從那一刻起,我們不能繼續過著灰土的生活,倒退回曇花一現的凡塵俗物。讓我們回到聖神那裡,祂是賜予生命者;讓我們回到那使我們死灰復燃的聖神火焰,那教導我們去愛的聖神火焰,我們雖然始終是灰土,但我們將會有如一首禮儀歌曲所唱的一般,成為『愛的灰燼』。讓我們再次祈求聖神,重新發現讚頌的火焰,它焚燒的是埋怨和認命的灰燼」。

然而,這條走向天主的「回程」有個先決條件,就是由天主先展開「去程」,前來尋找我們。教宗闡明,事實上,天父「走出家門,前來尋找我們」;「那治癒我們的主,在十字架上受了傷;那改變我們生命的聖神,大力而溫柔地在我們的灰土上噓氣」。因此,我們要接受修和。

「唯有天主先採取行動,我們的心靈才能皈依並藉由行為舉止表現出來。促使我們回到祂身邊的,並非我們的能力或功勞,而是祂賞賜的恩寵。在福音中,耶穌表明:那使我們成義的,不是我們在人前實踐的正義,而是與天父的真誠關係」。教宗最後提醒說,歸途乃是一條謙卑之路。那拯救我們的,是天賜的恩寵:它純粹是一份恩寵。

2021 Feb 17, 15:01
Prev
April 2025
SuMoTuWeThFrSa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Next
May 2025
SuMoTuWeThFrSa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