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宗天皇后喜樂經:聖神締造合一,我們應留在教會之河裡
(梵蒂岡新聞網)聖神使我們「煥然一新」,一如祂在五旬節那天對宗徒們所做的那樣。祂「戰勝我們的猶豫不決,讓不同的人得以溝通」,如此締造「教會的合一與普世性」。教宗方濟各於5月23日聖神降臨節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信眾誦念《天皇后喜樂經》之前如此表示。聖神是「強烈而自由的風」,祂「改變心靈,衝破我們的防護,拆除我們虛假的安全感」。
教宗回顧了耶穌復活的50天後在耶路撒冷發生的事。《宗徒大事錄》記載,宗徒們與童貞聖母瑪利亞聚集在最後晚餐廳,因為復活主「吩咐他們,在領受由高天而來的聖神恩典之前都要留在城內」。「忽然,從天上來了一陣響聲,好像暴風颳來」,充滿了他們所在的房間。
教宗解釋道,「這是一個真實的經驗,但也具有象徵意義」。「這經驗顯示出聖神有如強烈而自由的風。祂不可掌控、阻止或量計;甚至無法預測祂的方向。祂不會受到我們人性需求、我們成規和偏見的束縛。」
聖神「由聖父聖子所共發」為我們每個人和教會的心思意念賦予生命。因此,我們在《信經》中稱祂是「主及賦予生命者」。教宗指出,在耶路撒冷那天,「耶穌的一眾門徒仍然迷惘又恐懼,沒有勇氣走出去探索」。「我們有時也寧可留在我們環境的防護牆內。但是上主知道如何抵達我們這裡,打開我們的心門。祂派遣聖神臨在於我們身上,聖神將我們團團圍住,戰勝我們的猶豫不決,衝破我們的防護,拆除我們虛假的安全感。聖神使我們煥然一新,一如祂在那天對宗徒們所做的那樣」。
事實上,在領受了聖神後,宗徒們變得跟以往不同,他們走出去並開始「以每個人聽得懂的語言」宣講耶穌復活了。教宗強調,這是因為「聖神改變心靈,拓寬門徒們的眼界,讓他們能著手為眾人推展天主的偉大工程」,跨越「人人習以為常的文化和宗教藩籬」。
「聖神使他們能按照各自聆聽和理解的能力、依循每個人的文化和語言抵達他人那裡。換句話說,聖神讓不同的人得以溝通,締造合一與普世性。今天祂為我們講述聖神的這般現實,而教會裡卻林立著一些時常製造分歧、排擠他人的小團體。這不是天主的聖神。天主聖神是和諧、合一,使差異相連結。」
接著,教宗引用了已故的意大利熱那亞總主教卡內斯特里(Giovanni Canestri)樞機的話,說:「教會有如一條河流。重要的是你在裡面,在這一側或那一側都無所謂。聖神促成合一。」教宗強調,重點在於留在聖神的合一內。教會「是為所有人的,如同教會在五旬節那天讓大家看見聖神那樣」。
教宗最後懇請童貞聖母轉禱。求聖神沛降恩典,「充滿信友們的心靈,並在所有人身上點燃祂愛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