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雅加達開啟旅程,擁抱孤兒、窮人和難民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的印尼之旅以聚焦孤兒、老人、窮人和難民作為開端,這也是他向來譴責“丟棄文化”的具象體現。教宗於9月3日抵達印尼首都雅加達的蘇卡諾-哈達國際機場機場後,直接前往聖座駐印尼大使館,那是一座建於20世紀60年代的大型建築,它位於市中心的獨立廣場(Merdeka Square)附近,矗立在街道和廣場上眾多的軍事建築之間。
向路人致意
載有教宗的白色小汽車在車流中穿行了半小時,給這座灰濛濛的城市增添了一抹色澤。汽車途徑摩天大樓、高樓大廈和具有典型9世紀爪哇建築特徵的樓宇。在這些建築物的腳下,很容易發現面朝利翁河(fiume Ciliwung)的棚屋和木屋。房屋外,還晾曬著近乎濕透的衣物,這意味著仍有人住在那裡。
當教宗座駕駛過時,身著白色短衫的男人、女人和兒童在路邊揮舞著印尼國旗,並高喊“Selamat datang”,意為“歡迎”。教宗來到聖座駐印尼大使館,在大使皮奧波(Piero Pioppo)的帶領下,40位孤兒、老人、窮人和難民在大廳裡圍成一圈迎接教宗。在場陪同的是每日幫助他們、竭力填補資源空缺並滿足其需求的人:道明會修女、耶穌會難民服務社(Jesuit Refugee Service)和聖艾智德團體(Comunità di Sant’Egidio)。
大使館裡“五彩斑斕的人民”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巴東(Padang)教區的幾位青年平信徒的倡議,聖艾智德團體於1991年在這個亞洲國家變得生機勃勃,現已發展至11個城市。該團體當日在大使館裡陪伴20名客人:“一群五彩斑斕的人民”,在場的聖愛智德團體代表向梵蒂岡新聞網解釋道,“生活在街頭的人,他們收集垃圾並反復利用。他們不同於我們在歐洲看到的無家可歸者,他們是沒有住房、生活在垃圾堆裡的整個家庭”。
在雅加達,用當地話稱呼他們便是“手推車夫”,緣於他們用這個木質工具從廢品站裡收集垃圾,手推車也往往是其唯一的“家”,他們的起居飲食都在車裡度過。聖艾智德團體給他們送去了食品和衣物,如同該團體在世界其他城市所做的一樣。這天,他們中的一些人如願與教宗握手,教宗也繞著眾人轉了一圈,依次向在場的人致意,並停下來片刻,傾聽了他們的故事。
難民和海難倖存者
與教宗會面的人當中,還有來自養老院的老人、在廢品站生活工作並在社區食堂就餐的窮人、索馬里的難民,以及一個為躲避泰米爾人迫害的斯里蘭卡難民家庭。這些難民數月前坐船前往澳大利亞,卻不幸遭遇沉船,竟奇跡般地活著回到了印尼。他們和許多人一樣正在等待與澳大利亞或加拿大的親人團聚。“他們生活在焦慮不安中,這個國家並不排斥他們,但卻沒有合適的法律和措施援助他們”。
聖父教宗同樣傾聽了他們的故事,並對眾人施以降福。其中有一名來自緬甸的難民。他是眾多遭受殘暴對待的羅興亞人之一,而教宗是唯一一位公開為該少數族群發聲並多次譴責暴行的人。該男孩當天是在耶穌會難民服務社的陪同下前往大使館,教宗將手置於男孩頭頂,以表親近和關懷。
對兒童的慈愛
教宗為在場兒童送去了一個又一個擁抱:他們中有的是聚集在城郊和鄉村、被道明會修女撫養並教育的兒童,还有的是和平學校的小孩(整個印尼群島共有18所和平學校,收留了超過3000名兒童)。這些孩子們捐贈了“我想要的世界”圖畫,這幅畫描繪了一個由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國旗組成的兩只手臂托舉著的地球,且雙手連結緊靠一起,象徵著兄弟情誼。”
教宗與孩子們度過了很長時間。這是從羅馬出發經過13小時的長途飛行後,教宗本次亞太四國之旅的首項活動,也是當天唯一的活動。
鏈接網址:www.vaticannews.cn
訂閱電郵新聞:http://www.vaticannews.cn/zh/newsletter-registra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