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宗在新加坡主持彌撒:接納眾人,沒有偏愛和區別

教宗方濟各在東南亞城邦國的國家體育場主持感恩祭,5萬信友參加。教宗邀請信眾在人手創建的雄偉工程面前,也要承認“沒有愛,我們什麼都不是”,並接納在人生旅途中所遇到的弟兄姐妹。

(梵蒂岡新聞網)“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一些美好事物且存留下來,那只是因為在許多和不同的環境中,愛勝過了仇恨,關懷勝過了冷漠,慷慨勝過了自私”。這是教宗方濟各9月12日下午在新加坡國家體育場主持彌撒時,表達的思想。

5萬人參加了教宗主持的彌撒,就連足球場也坐滿了人。教宗抵達這偌大的體育場後,乘坐高爾夫球車在田徑跑道上長長地轉了一圈,問候在場的信友們,也向走近他的兒童和許多坐輪椅的病患打招呼;他在一對已婚夫婦的宗座降福書上簽名,與年幼的孩子拍了許多自拍照,並贈送《玫瑰經》念珠給所遇到的人。

愛才能建設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感謝新加坡教會“有豐富的恩典、朝氣蓬勃、不斷成長,並與其他教會團體及宗教保持建設性的對話”。教宗也對“令人驚嘆的國家體育場建築群”表示欣賞,強調如同世界上留下“積極標記”的任何一座建築物那樣,“讓這些壯觀建築物能夠建起的”,不是金錢、不是技術,也不是工程,儘管它 “是非常有用的途徑”,而是愛。

教宗引用彌撒中誦讀的聖保祿致哥林多信徒書信中的話,強調“愛才能建設”。教宗說:“事實上,任何一個善行的背後可能沒有傑出、強壯、富有、有創造力的人,但仍有如同我們一樣的脆弱男女,為他們而言,沒有愛,就沒有生命、沒有動力、沒有行動的理由,以及沒有力量去建設。”

沒有愛則一事無成

如此一來,這個擁有數千座摩天大樓和“大膽建築”的大都會便成了“一個標記”:在每件作品的背後,都能發現“許多愛的故事”,它們來自“在團體中彼此團結的男人和女人”、“為國家奉獻的公民”、“關心家庭的父母”、“專業人士和工人”。教宗繼續解釋說,這些故事“都寫在我們房屋的門面和街道的小路上”,這些故事的記憶必須傳承下去,“以提醒我們,沒有愛,持久的事物就無法誕生和成長”。

“有時宏偉壯觀的計劃能讓我們得意忘形,幻想能依靠自己,成為自己、自己的財富、自己的享受、自己的幸福的主人,但最終生活將我們帶回到唯一的現實:沒有愛,我們什麼都不是。”

尊重所有人

教宗強調,“信德”能證實這一點,它“告訴我們,我們能夠愛與被愛的根源乃是天主本身”,天主無償地賜予我們生命,將我們從罪與死亡中釋放出來。

這樣,“我們就能看到天主之愛的反映”。教宗引用聖若望保祿二世在 1986 年訪問新加坡時說過的話,進一步表示,這愛的特點是“極尊重所有人,不論他們的種族、信仰或任何使他們與我們不同的事物”。

接納所有人

只有一種驚奇,它“比我們在人手工程面前所感到的驚奇還要更大”,那就是“以更大的欣賞和尊重來接納”。換句話說,接納我們每天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弟兄姊妹”,“沒有偏愛,也沒有區別”,正如新加坡社會和教會作出的美好見證,她的“種族如此多樣化”,同時又“如此團結一致”。

“在天主眼中,最美麗的建築、最珍貴的寶藏、最有收益的投資就是我們,是我們這些蒙受同一個天父所愛的子女,而我們則蒙召去傳揚愛。”

回應天主無限的愛

教宗接著提到一些去實際踐行天主之愛的男女的典範:首先是聖母瑪利亞,當天教會禮儀剛好紀念聖母瑪利亞聖名。教宗說,在她身上,“我們看到天父的愛以最完美、最全面的方式彰顯出來:那就是一個母親的溫柔”,她“理解並寬恕一切,從不遺棄我們”。

另一位是方濟各·沙勿略,他是“這片土地所敬愛的”聖人,在1544年寫給依納爵·羅耀拉及最初同伴的信中,表達了願意前往當時所有的大學,“像瘋子那樣到處呼喊,撼動那些知識多於愛德的人”,使他們受到推動“為愛兄弟姊妹而成為傳教士 ”,從內心深處說:“上主,我在這裡;你願意我做什麼?”

說到這裡,教宗建議“將這句話變成我們自己的話:‘上主,我在這裡;你願意我做什麼?’” 讓這句話“不僅在這幾天”陪伴我們,而且也作為“恆久的承諾”,隨時準備回應愛和正義的邀請,今天這仍然是來自天主“無限大愛”的邀請。

見證的火焰

彌撒結束時,新加坡總主教吳成才樞機感謝教宗的臨在,繼38年前聖若望保祿二世來訪後,伯多祿的繼承人再次踏上新加坡的土地。樞機表示,如果說這次訪問“點燃了我們信德的火焰,這是讓它在我們心中燃燒得更旺”。樞機的願望是,加固合一的聯繫,走在同道偕行和對話的道路上,保持“共融”、推進使命。唯有如此,教會才能為人類帶來希望,成為“基督的燈塔,愛與慈悲、憐憫、正義與包容的燈塔”。

鏈接網址:www.vaticannews.cn

訂閱電郵新聞:http://www.vaticannews.cn/zh/newsletter-registration.html

2024 September 12,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