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三鐘經:耶穌帶來的救恩,任何人都無法給

教宗方濟各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籲請大家不要像在納匝肋會堂裡基督的同鄉人那樣不相信祂是默西亞。這情況也會發生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認為自己早就認識祂,早就知道關於祂的一切,我們在學校、堂區、要理班、在一個天主教文化的國家裡與祂一起長大,但是我們蒙召進一步承認祂就是天主子。

(梵蒂岡新聞網)我們應當滿懷信賴之情奔向聖母瑪利亞,在她的護佑下承認耶穌是天主子。教宗方濟各元月26日在誦念三鐘經前向信眾發出這項邀請。

教宗規勸眾人不要像那些在納匝肋會堂裡的人一樣不承認基督是天主的受傅者。這發生在祂長大的小鎮,耶穌在那裡「宣讀了《依撒意亞先知書》的一段經文,宣告默西亞傳報喜訊和帶來自由的使命,然後宣布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路四21)」耶穌這番話引起騷動。教宗說,祂「宣報,因著祂的臨在,『上主的恩慈之年』已經到來」。這宣報是「給所有的人,尤其是給貧窮人、俘虜、盲者和受壓迫者」(參閱:路四18),但是耶穌的同鄉人,那些「認識祂是木匠若瑟的兒子的人」,不相信祂說的話。

基督的話語促使我們反思

在納匝肋,耶穌提出了「關於祂身份和使命的選擇」。教宗解釋道:每個人肯定都會問自己:「祂只是木匠的兒子,擅自主張一個不屬於祂的角色,或者祂的確是默西亞,是天主派來拯救子民脫離罪過的那一位?」

實際上,正如福音告訴我們的,「納匝肋的百姓沒有認出耶穌就是上主的受傅者」,因為他們「自以為太了解祂」。正因如此,教宗強調,他們「無法順利敞開理智和心靈,反而製造阻礙,有如以面紗遮蓋光明一般」。

「我們也因著耶穌的臨在和話語而自我反問;我們也蒙召承認祂是天主子、我們的救主。但我們也會像當年祂的同鄉人那樣,認為我們早就認識祂,早就知道關於祂的一切,我們在學校、堂區、要理班、在一個天主教文化的國家裡與祂一起長大。」

耶穌宣報救恩

為此,教宗邀請所有的人反省:「我們是否察覺到納匝肋人耶穌秉持獨一無二的權威說話?我們是否承認祂所宣講的救恩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帶給我們的?」

再更進一步,教宗敦促眾人在個人的層面反思:「我是否感到需要這救恩?我是否感到自己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貧窮人、俘虜、盲者和受壓迫者?如果是這樣,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才會迎來『恩慈之年』。」

鏈接網址: www.vaticannews.cn

訂閱電郵新聞:http://www.vaticannews.cn/zh/newsletter-registration.html

2025 Jan 27, 11:03

《三鐘經》是紀念天主降生成人無限奧跡的經文,每日誦念三遍,即清晨六點,中午十二點和晚上六點聖堂敲響鐘聲的時刻,因此在中文語境中被稱為三鐘經。而三鐘經的拉丁文名為Angelus,取自第一句“上主的天使向瑪利亞報喜”(Angelus Domini nuntiavit Mariae)的第一個單詞。《三鐘經》由三條論及耶穌基督降生成人奧跡的短句和三遍《聖母經》組成。在每個主日和重大瞻禮,教宗都會從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一同誦念此經文。念經前,教宗會發表簡短的講話,講解當天的讀經;之後,教宗會問候廣場上的朝聖者。從復活節到聖神降臨節,《三鐘經》由《天皇后喜樂經》代替。後者是一篇紀念耶穌基督復活的經文,以三遍《光榮頌》為結尾。

最新的三鐘經/天皇后喜樂經

閱讀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