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宗主顯節三鐘經:耶穌臨在弱小身上,為他們付出才有意義

教宗方濟各於主顯節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邀請眾人反省我們如何接納耶穌。「當我們效法牧人和賢士時,我們才懂得在窮人身上、在聖體聖事中、在被遺棄者、弟兄和姐妹身上認出近在咫尺的耶穌」。

(梵蒂岡新聞網)遠和近:教宗方濟各元月6日主顯節用這兩個相反的詞來貫穿他在誦念《三鐘經》前的省思。他指出,有人跟牧人一樣急忙去迎接耶穌的誕生,也有人像東方賢士那樣從遠方趕來,但也有人即使就在附近卻很疏遠。

效法那些不冷眼旁觀的人

教宗提到,傳說中有第四位賢士遲到了,在耶穌受難時才抵達耶路撒冷。教宗指出,這雖然不是真實的故事,卻很美,因為相傳這第四位賢士「在路上耽擱,幫助一切有需要的人,分送那些他原本要獻給耶穌的珍貴禮物」。他最終抵達時垂垂老矣,耶穌從十字架上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凡你對我這些最小的弟兄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參閱:瑪廿五40)

教宗說:「我們要祈求童貞聖母瑪利亞幫助我們,讓我們效法牧人和賢士,從而在窮人身上、在聖體聖事中、在被遺棄者和弟兄姐妹身上認出近在咫尺的耶穌。」

賢士和他們遇到的危險

教宗指出,「那些賢士從遠方來找耶穌,而就在附近的人卻一步也不動,不往白冷岩洞去」。「賢士們花了大筆錢財,付出他們的時間,接受他們那個時代從不會少的很多事、很多危險和不確定性。」

「他們克服萬難,只為前來拜見那為王的默西亞,因為他們知道人類歷史上某件獨一無二的事正在發生,他們不願意缺席。他們內心得到啟發,並且予以跟隨。」

不動如山的人

相反地,那些就在默西亞附近的人「本來應該是最高興的」,但他們「裹足不前,不離開他們的座位」。「他們滿足於現有的一切,不走出去尋找,他們沒想過離開耶路撒冷是值得一做的事。」

走向耶穌?

教宗由此邀請我們所有人反省:今天,我們屬於哪個類型?我們更相似於牧人和賢士,或者我們對耶穌的臨在關上心門、無動於衷?

鏈接網址: www.vaticannews.cn

訂閱電郵新聞:http://www.vaticannews.cn/zh/newsletter-registration.html

2025 January 07, 11:41

《三鐘經》是紀念天主降生成人無限奧跡的經文,每日誦念三遍,即清晨六點,中午十二點和晚上六點聖堂敲響鐘聲的時刻,因此在中文語境中被稱為三鐘經。而三鐘經的拉丁文名為Angelus,取自第一句“上主的天使向瑪利亞報喜”(Angelus Domini nuntiavit Mariae)的第一個單詞。《三鐘經》由三條論及耶穌基督降生成人奧跡的短句和三遍《聖母經》組成。在每個主日和重大瞻禮,教宗都會從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一同誦念此經文。念經前,教宗會發表簡短的講話,講解當天的讀經;之後,教宗會問候廣場上的朝聖者。從復活節到聖神降臨節,《三鐘經》由《天皇后喜樂經》代替。後者是一篇紀念耶穌基督復活的經文,以三遍《光榮頌》為結尾。

最新的三鐘經/天皇后喜樂經

閱讀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