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羅林樞機:手足情誼意味著世人懂得為共同目標奮鬥
(梵蒂岡新聞網)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4月15日下午在一場線上會議中發言,談論《眾位弟兄》通諭、多邊主義與和平。樞機強調,為促進人類大家庭的公益原則,需要更加大膽又創新的思想和行動。本次會議的與會者包括聯合國在日內瓦多個機構的總幹事、高級官員,以及多國大使。帕羅林樞機闡明,聖座的多邊外交行動旨在謀求全人類的共同益處,而《眾位弟兄》通諭對此做出重大貢獻。
為了闡明《眾位弟兄》通諭裡手足情誼的概念,聖座國務卿提及教宗方濟各當選時的叮囑:讓我們不斷為彼此代禱。讓我們為全世界祈禱,願世上存在偉大的手足情誼。樞機表示,教宗的這席話敦促眾人克服「效率準則」與「友愛準則」的二分法。「事實上,友愛催促我們邁向一個愈加迫切又包容眾人的準則。在多邊行動中,友愛化為勇氣和慷慨,好能自由地確立特定的共同目標,確保世界各地都遵守若干必要的規則」。
接著,帕羅林樞機列舉了聖座在友愛原則方面優先考慮的議題:健康、難民、工作、國際人道法和裁軍。首先,健康的議題在當前的疫情中尤為突出:世人同在一條船上,卻在國家層級競相爭奪疫苗和治療。在治療的可能性方面,發達國家和落後國家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為此,聖座在手足情誼這個信念的啟發下,「提出了一系列應對這些問題的指南」,「隨時以服務公益的原則為核心」。
在聯合國難民署成立70週年之際,聖座國務卿指出,教宗持續籲請國際社會再次促成「團結互助的全球化」,而《眾位弟兄》通諭也反覆重申了這一點。難民、流離失所者和移民的人數和痛苦,至今是全球「社會架構的傷口」。聖座接受有關難民的全球契約的基本觀點,認同國際社會應當加強合作、更公平地分擔責任,同時也要確保人人都能在自己的母國安居樂業、權利受到保障,以此作為持久而全面的理想解決方案。
談到防疫措施對勞工界的負面影響,帕羅林樞機鼓勵眾人啟動更廣泛的社會交談,「讓勞工和雇主,以及非正式經濟與環境課題的代表都能參與其中」。這是《眾位弟兄》通諭中所期許的:「讓民間運動也參與社會、政治和經濟事務,好能運用道德力量的洪流來激勵當地、國家和國際架構」。
在人道救援法方面,帕羅林樞機提及紅十字會創始人杜南(Henry Dunant):這位前人響應「眾位弟兄」的號召,在衝突中一視同仁地救急扶傷。帕羅林樞機引用1949年的《日內瓦公約》,期勉各國「進一步發展國際人道法,適度考慮到當代武裝衝突和身心靈痛苦的特徵,懷著終止所有衝突的心願予以陪伴」。
至於世人對和平與安全的盼望,帕羅林樞機表示,光是靠軍事手段無法實現這個願望。衝突往往會造成同歸於盡。「秉持這一觀點,聖座堅決鼓勵各國致力於裁軍和控管武器,在和平的道路上邁向持久的協議,尤其是在核裁軍方面。我們若是真心承認人人互為弟兄姊妹,怎麼會以核威懾作為各民族友愛倫理及和睦共處的基礎呢?」
聖座國務卿最後期許國際社會採取實際行動,切莫光說不練。他表示,最重要的是「個人的責任心和感受到互為弟兄姊妹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要在互敬互愛的關係中,以他人的需求為己任,各國及國際社會跨越隔閡、攜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