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伯多祿在此”:確認宗徒墓穴和遺骸的過程

天主教會的核心集中在伯多祿之墓上,這個地方自伯多祿去世後就吸引了無數朝聖者和信徒。隨著時間的推移,伯多祿的記憶成為了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的中心。通過教宗庇護十二世和保祿六世所委託的考古研究,這一記憶變成了具體的證據。我們將與文森佐·菲奧基·尼科萊教授一起回顧這些在考古學史上轟動一時的發現。

(梵蒂岡新聞網)從米開朗基羅設計的穹頂頂端,一條看不見的線垂直穿過光線,深入地下,穿越了幾個世紀的歷史和建築。在地下深處,伯多祿的遺骸被埋葬在裸露的土地中。伯多祿在不遠處的尼祿競技場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他的遺體被安葬在梵蒂岡地區(Ager Vaticanus)的一片墳場內,與許多像他一樣無名的窮人葬在一起。然而,記憶比死亡更為強大。這個地方立即成了朝聖者的目的地。幾個世紀以來,在這個墓穴上建起了一系列越來越宏偉的紀念建築:最初是一個簡單的小聖龕,即所謂的加約紀念龕(Trofeo di Gaio),後來被君士坦丁所建造的棺匣所包裹,接著是大額我略教宗(590-604)的宏偉建築,再後來是9世紀的基督馬賽克的壁龕,以及加理多二世(1123)的祭台,最後是1549年克萊孟八世的祭台,由博羅米尼的大華蓋所遮蔽。

伯多祿墓的複雜歷史

圍繞伯多祿墓的歷史是複雜而多層次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得以保存並轉化為信仰。直到1939年,庇護十二世決定進行考古挖掘,這項工作既因戰爭時期的困難,又因客觀條件的限制而變得艱難。最終伯多祿之墓得以確認。在1950年12月23日聖年結束時的聖誕廣播講話中,教宗庇護十二世宣布找到了伯多祿的墳墓:“但關鍵問題是:真的找到了聖伯多祿的墳墓嗎?對此問題,考古工作和研究的最終結論給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答案:是的。找到了宗徒之長的墳墓。”

伯多祿墓的發現歷程

讓我們與宗座基督徒考古研究所的基督徒墓地地形學教授文森佐·菲奧奇·尼科萊(Vincenzo Fiocchi Nicolai)教授一起回顧這些考古史上最轟動的發現。教授解釋道:“伯多祿墓的存在是基於一系列證據的,因為在16世紀末的祭台正下方,沿著祭台的軸線並在圓頂下方,發現了一個中世紀的祭台,然後是一個精美的大理石紀念龕,這是君士坦丁為了保護這一標誌性墓地而建造的棺匣。這座墓穴與其他墓穴同處於一個墓室環境中,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末和2世紀初,其中有一些例如銘文等證據,確認了這是宗徒的墳墓。”

書面證據

銘文極為重要,因為它們清楚展示了早期羅馬信徒團體的信仰活動。歐瑟伯在《教會史》中提到的加約(Gaio)——可能是一位神職人員,肯定是羅馬人——為了反駁異端蒙丹派的普羅克洛(Proclo)的聲明,提到伯多祿和保祿的墓地。他說:“我可以向你展示建立這座教會,即羅馬教會的宗徒們的紀念龕。如果你願意前往梵蒂岡或奧斯蒂亞路,我會向你展示這些紀念龕。”這些明確的地理指示也出現在《教宗名錄》(Liber Pontificalis)中,除了提到伯多祿的紀念龕外,該書還將墓地的位置定在奧雷利亞路(Aurelia)和凱旋路(Trionfale)之間。

加約紀念龕

尼科萊教授提到的加約紀念龕是一個帶有小圓柱的輕型建築,頂部有一個龕楣,龕楣下是埋葬伯多祿遺體的土坑。教授解釋說:“紀念龕是凱旋和勝利的紀念性建築,標誌著透過殉道而戰勝死亡的宗徒之墓。”根據歐瑟伯的記載,加約生活在教宗則斐琳時期,即198年至217年之間。考古學證據表明,這個小聖龕當時就已經存在,大約建於2世紀60年代。

“伯多祿在此”

尼科萊教授繼續說,銘文位於著名的紅牆上,“在一個孤立的碎片上,可以看到一個著名的銘文片段,上面寫有伯多祿(Petros)的名字”。在下一行中,有用希臘文寫的文字。在銘文牆上,即後來封閉紀念碑一側的牆上,“有數百個難以解讀的塗鴉,但肯定有名字、祈求和基督信仰符號,這些都表明那裡有虔誠的信徒頻繁前往。尼科萊教授提到,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伯多祿在此”,或“伯多祿在這裡”,所指的不是墓穴,而是君士坦丁時期將遺骨安放在一個聖龕內的盒子。這座墓地後來成為所有其他裝飾的中心,直到現在的教宗祭台和華蓋。”

伯多祿的遺骨真的被找到了嗎?

教宗庇護十二世曾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伯多祿的墳墓是否被找到,接著是第二個問題:伯多祿的遺骨是否被找到?於是開始了在考古學史上最引人入勝的一項研究工作,主角是一位出生於20世紀初的佛羅倫薩考古學家和銘文學家瑪格麗塔·瓜爾杜奇(Margherita Guarducci)。1939年至1958年間,教宗庇護十二世發起的挖掘工作揭開了伯多祿的墳墓,但在加約小聖龕下沒有發現遺骨。

尼科萊教授解釋道:“在銘文牆上還發現了一個木盒,這個木盒被放置在一個壁龕中,雖然具體年代不詳,但肯定早於君士坦丁時期。君士坦丁將紀念龕包裹在一個裝飾有珍貴紅色斑岩的大理石棺匣中。這個木箱無論是因為其本身的珍貴性還是其位置,都具有重要意義。四位考古學家在官方報告中寫道,這個木箱基本上是空的。”

考古學謎團

大約十年後,瑪格麗塔·瓜爾杜奇通過一位曾參與早期挖掘工作的工人的證詞,像偵探一樣找回了這些遺骨。工人聲稱,在倉庫中的一個木箱里有一些遺骨,這些遺骨是在正常的清理工作中被取出的,而四位負責挖掘的考古學家對此並不知情。尼科萊教授繼續解釋道:“因此,大概是一名工人從木盒中取出了這些遺骨,並可能將它們放在一個木箱中,後來這個木箱被放進了倉庫。”這些遺骨後來被認為是插入聖龕牆壁的木盒內的物品,因為有一張紙條標明了它們的來源。

這些骨骼碎片並不等同於一個完整的身體。人類學調查顯示,這些骨頭屬於一個可能與伯多祿同時代的成年男子。教授總結道:“這些調查並沒有提供確切的結果,但可以說這些骨頭與宗徒伯多祿的骨頭相符。”教授重構了這一事件的經過說:“在創建君士坦丁時期的棺匣時,他們可能從伯多祿墓穴中取出了剩餘的骨骼,並將它們放在聖龕牆壁的木盒中,以便永遠保存。”

一個“喜訊”

在1968年6月26日的公開接見中,聖教宗保祿六世回顧了過去的調查和研究,儘管他預先聲明“這並不會結束研究、驗證、討論和爭論”,但他宣佈了一個“喜訊”:“我們必須更加急切和歡欣,因為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找到了宗徒之長,約納之子西滿的少量但神聖的遺骸,他是被基督稱為伯多祿的漁夫,被主選為教會的磐石,並被主賦予了天國的鑰匙,他的使命是牧養和聚集主的羊群,直到祂最終光榮歸來。”

作為教會合一象徵的聖髑

2019年,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與聖保祿宗徒瞻禮日,將一個裝有九塊骨骼碎片的青銅聖髑匣贈送給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尼科萊教授指出,聖髑匣上謹慎地寫著:“這些骨頭發現自聖伯多祿大殿地下,據信是有福的宗徒伯多祿的遺骨”(Ex ossibus quae in Arcibasilicae Vaticanae hypogeo inventa Beati Petri Apostoli esse putantur)。

一條不中斷的線

考古學是一門基於證據的科學,但往往是推論重建了歷史。在伯多祿墓和遺骨的案例中,所有元素都集中在教宗祭台(Confessione)周圍,呈現出一個真實的畫面,因為除了物質痕跡,決定性的因素是信仰。數千年來,成千上萬的朝聖者、教宗和聖人共同編織了信仰的層層積澱,使得這條記憶之線變得堅不可摧。

鏈接網址:www.vaticannews.cn
訂閱電郵新聞:http://www.vaticannews.cn/zh/newsletter-registration.html

2024 June 20, 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