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第九場默想:安息不以成就衡量,卻接受生命賜予的一切
(梵蒂岡新聞網)永生是已然賜予我們的恩典,但我們常常難以理解其中一個核心要素——安息。從小,我們便熟悉這句祈禱文:“主啊,求禰賜給他們永遠的安息,並以永恆的光輝照耀他們。願他們得享安息。阿們。”在許多人看來,永恆若是基於永遠的安息,似乎令人失望,彷彿生命最終只是一場無盡的沈睡。然而,這種理解源自一個根本性的誤解:我們將安息視為不作為,而在聖經的視角中,安息是一種圓滿和滿足的狀態。
天主自己也經歷了安息——當耶穌在十字架上受難後,被安葬在墓穴中。這個時刻並非一種毫無生機的停滯,而是一項工程的圓滿實現,正如一篇古老的聖週六講道詞所言:“天主在肉身中死亡,並降入陰府,震撼了冥界的國度。”基督雖然安息了,然而祂仍在施行奧秘,解救陰府的靈魂。這告訴我們,停止並不意味著無用,而是能夠充滿信心地擁抱時間,不要陷入無意義的忙碌與焦慮。
今日,安息已成被忽視的奢侈品。我們生活在一個要求我們時刻忙碌、始終在線、不斷追求高效的社會。然而,機會越多,我們卻越難真正得到休息。聖經中僕人的比喻告訴我們,一個僕人完成了自己的勞作後,並不期待額外的獎賞,而是單純地接受自己履行了應盡的職責。這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重要的真理:只要我們執著於成果,便永遠無法找到安息。唯有平靜地接受自身的局限,我們才能最終在平安中歇息。
真正的安息不是停滯,而是自由。這是一種無需再向任何人證明自己的狀態,因為我們已被天主的愛所擁抱。這是一種內在的平安,使我們能真正體悟聖保祿在《希伯來書》中所說的:“誰進入了天主的安息,他也就停止自己的工作而安息,正如天主停止自己的工作而安息一樣”(四10)。善度安息的生活,就是在為永生作準備——學會無所畏懼地生活,學會放下無謂的執著,信賴天主已在我們內的作為。
真正的安息是內心的平安,它不以成就衡量,而在於能否接受生命所賜予的一切。安息不是逃避,而是一種學會更深刻、更從容地生活的方式。安息不是被動,而是一種充滿信賴的主動,使我們得以自由地去愛。“在愛內沒有恐懼,反之,圓滿的愛把恐懼驅逐於外”(若一四18)。最終,永生並非遙遠的目標,而是已然在我們內生長的現實。我們此刻便蒙召去活出這永恆生命。
鏈接網址:www.vaticannews.cn
訂閱電郵新聞:http://www.vaticannews.cn/zh/newsletter-registra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