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封聖大典:新聖人是世界黑暗中“柔和的光”

呼求、行走和感恩是教宗方濟各在冊封5位新聖人的彌撒講道中指出的3段行程。教宗說,祈禱乃是抵抗心靈衰老的一劑良藥。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10月13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封聖大典,5萬名信友在場參加。新聖人是:英國紐曼(John Henry Newman)樞機、意大利萬尼尼(Giuseppina Vannini)修女、印度曼其迪揚(Maria Teresa Chiramel Mankidiyan)修女、巴西洛佩斯(Dulce Lopes Pontes)修女,以及瑞士在俗奉獻生活者(Margarita Bays)貝斯女士。

教宗表彰這5位新聖人說,他們走上了信德之路,戰勝了嚴峻的考驗,藉著祈禱和照顧卑微者奉獻自己,一生尋求真理,即耶穌。他們的事跡反映出教會能夠抵達世界存在的邊緣、教會能在簡陋的房舍中形成,以及教會能在日常生活得以聖化。

當天的福音記述了耶穌治好十個癩病人的奇跡(路十七11-19),教宗在彌撒講道中由此受到啓迪,指出信德道路上的3段行程:呼求、行走和感恩。

教宗說,癩病人在耶穌的時代受到“社會排斥”,因此他們站在遠處高聲呼喊,希望引起耶穌的注意。他們用這個方式縮短距離,“不自我封閉和自嘆自憐”,也不在乎“別人的判斷”,只知呼求上主,因為祂聆聽孤獨者的呼聲。

“就如這些癩病人那樣,我們衆人也需要得到痊癒。我們需要恢復對自己、對生活和對未來的信心,從許多恐懼、控制我們的惡習、許多封閉、依賴和依戀中獲得康復。這些依戀包括:賭博、金錢、電視、手機和別人的判斷。若我們呼求上主,對祂說:‘上主,我相信祢能使我恢復健康;耶穌,求祢治癒我的封閉,將我從邪惡和恐懼中解救出來’,上主就會釋放和治癒我們的心靈。”

此外,以謙卑和具體的愛並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忍耐在信德的道路上前行,這是與他人一起“行走”的旅程。福音記述的癩病人沒有止步不前,他們在行走的時候便潔淨了。教宗於是解釋“行走”的行程,說道:“信德要求一段旅途,要求走出去。如果我們走出我們舒適的信念、離開我們的安全港和我們的安樂窩,奇跡就會發生。信德隨著恩典而增加,隨著風險而成長。當我們懷著對天主的信賴之情向前邁進時,信德就會增加。”

教宗邀請聖職人員關心那些停止行走和迷失道路的人,指出“我們要做遠離的兄弟姐妹的守護人。我們要為他們代禱,為他們負起責任;我們必須對他們作出回應,關心他們”。

在當天的福音記述中,只有一個癩病人回來感謝耶穌,這項決定使他獲得救恩。耶穌對他說:“你的信德救了你。”教宗解釋道:“救恩不是喝一杯水來保持身體狀態良好,而是走近水泉,即耶穌那裡。唯有耶穌能將人從罪惡中解救出來且治癒人的心靈,唯有與耶穌的相遇能拯救生命,使它變得美滿:這並非蒙受一份恩寵或解除一種困境,而是擁抱生命的主宰。”

教宗強調,“信德旅程的頂峰是活出感恩”。“感恩不是禮貌和教養的問題,而是信德的問題。一顆懷有感恩的心永遠年輕。醒來時、一天當中,以及睡覺前說一聲:‘感謝祢,上主!’,這乃是抵抗心靈衰老的良藥,因為心靈一旦衰老就會習慣於邪惡。在家庭和夫妻之間也如此:要記得說聲謝謝。感謝是最簡單和最有益的話語”。

提到5位新聖人,教宗表明,他們中的3位修女是修道生活透過愛“在世界存在的邊緣地區行走”的體現;貝斯女士是一個裁縫,她告訴我們“簡單的祈禱、苦心忍耐和默默奉獻是多麽強而有力”。紐曼樞機則談到每日生活和内心平安的成聖之道。教宗最後邀請在場衆人:“讓我們祈求使我們也能在世界的黑暗中成為‘柔和的光’。祈求耶穌與我們同在,讓我們像祂那樣發出光亮,成為別人的一束光。”

2019 October 14, 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