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宗天皇后喜樂經:以耶穌的傷痕之名,向在生活中受傷的人敞開雙臂

教宗16日在誦念天皇后喜樂經活動中,敦促信眾看看多默向耶穌要求一個記號的勇氣;一個能到達團體內、教會內的記號。教會是家,她蒙召接納所有人。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4月16日慈悲主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天皇后喜樂經活動。念經前,他省思了當天的福音內容。福音記述耶穌顯現給門徒,尤其是觸摸主的傷痕的“不信的宗徒”多默。教宗問道,“我們在哪裡尋找復活主呢?”答案是在團體中,在“有自己的侷限和失敗”的教會中,在基督的奧體中,在那裡能“找到印記,至今和永遠,祂的愛的最偉大記號”。

教宗說,“讓我們捫心自問,我們是否以這愛的名義、以耶穌傷痕之名,準備好向在生活中受傷的人敞開雙臂,天主的慈悲不排除任何人,而是接納所有人;每個人都是弟兄姐妹。天主接納所有人”。教宗解釋道,教會通過聖母瑪利亞的轉禱,蒙召成為“接納所有人的家”。

教宗指出,多默“多少有些代表我們所有人”,他非常失望,因為耶穌就如一個罪犯那樣被釘在十字架上,沒有人解救祂,相反,大家都害怕。教宗說,這樣“如何能再相信呢?”但是,多默展現出勇氣,在其他人躲在晚餐廳時,他走出去,挑戰命運,因為如果被認出,他有可能會遭逮捕。教宗說,或許他比別人更當得起遇見復活主,但是,在復活的晚上,主顯現時,他不在,他失去了那個機會。

“多默如何才能彌補失去的機會呢?只有與其他人回去,回到那裡,回到那個他離開時感到驚恐和悲傷的家中。在他如此做、回到那裡的時候,別的門徒告訴他耶穌來過了,但多默很難相信。他要看看耶穌的傷痕。耶穌滿足了他的要求:八天後,再次出現在祂的門徒們中間,並向多默展示自己手腳上的傷痕,這些傷痕是祂的愛的證明,它們是祂的慈悲永遠敞開的渠道”。

教宗解釋說,多默要求一個記號,他在所有人面前,在團體中看到了“愛的記號”。耶穌的這個行動“猶如是告訴多默:若你願意遇見我,就不要在遠處尋找,要留在團體中,與他們在一起;不要離開團體,要與他們一同祈禱、與他們一起掰餅。在那裡你能找到我,我將在那裡向你展示我身上的印記、傷口的記號:愛的記號戰勝仇恨,寬恕的記號平息報復,生命的記號戰勝死亡。在那裡,在團體中,當你與弟兄們分享懷疑和恐懼的時刻、僅僅擁抱他們時,你將發現我的面容。沒有團體,就很難找到耶穌”。

鏈接網址: www.vaticannews.cn

2023 April 17, 12:00

何為天皇后喜樂經?

《天皇后喜樂經》是四大古老聖母對經之一,另外三篇為大哉救主之母(Alma Redemptoris Mater);萬福天上母后(Ave Regina Coelorum);又聖母經(Salve Regina)。

本篤十四世教宗1742年欽定,在復活期間,即復活主日到聖神降臨節,以天皇后喜樂經替代三鐘經,誦念時應保持站立姿勢,作為戰勝死亡的標記。

天皇后喜樂經與三鐘經一樣,每日誦念三遍:清晨、中午和日落時分,意在將一天的時光奉獻於天主和聖母瑪利亞。

根據敬禮傳統,這篇古老對經的歷史可追溯至第六或第七世紀,十三世紀上葉的文獻已經記載了它的廣泛流傳,當時的方濟各會士們將它收錄於他們的日課經內。這篇對經由四個短句組成,每個短句都以阿肋路亞結尾,這是信眾呼求聖母瑪利亞在天之后的經文,為的是與她一同歡慶基督的復活。

教宗方濟各2015年4月6日在復活節後的天皇后喜樂經祈禱中,指出了我們應以怎樣的心態誦念這篇禱文。他說:「讓我們轉向聖母,邀請她歡心喜悅,因為她所懷胎的那一位,一如祂許諾的已經復活了;讓我們也信靠她的代禱。實際上,我們的喜悅反映了聖母瑪利亞的喜悅,因為是她以信德守護了且依然守護著耶穌的事跡。因此,讓我們懷著幸福子女的心情誦念這篇禱文,因為我們的母親是幸福的。」

最新的三鐘經/天皇后喜樂經

閱讀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