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接見宗座生命科學院的成員 教宗接見宗座生命科學院的成員  (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不可讓技術損毀人類的深層本質

宗座生命科學院2月12至14日召開全體大會,對既能協調學科多樣性,又能避免“技術至上的霸權”進行反思。教宗方濟各在會議開幕當天接見了與會成員。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2月12日上午接見了出席宗座生命科學院全體大會的成員們,對這次大會的主題“人類:意義與挑戰”作了反思。教宗指出,在人工智能時代,人們擔心算法將成為衡量人類事物的普遍準則,因此有必要重新了解人與機器的關係。這需要明白“用什麼來評定人類”,即人類最深層的本性。

進入更寬廣的視野

教宗首先指出,將“自然進程與人工進程”區分開來並不“適合”,這樣的區分認為前者才是“真正的人類”,而後者則是“與人類不相干,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教宗說:“需要做的則是,將科技知識放在意義更廣泛的視野上,從而避免技術至上的霸權。”

教宗表示,這種偏移,也就是自以為能“用技術的工具和思維重新生產人類”,這在《聖經》關於巴貝耳塔的古老記述中已經能看到。在這個故事中,天主的介入並非人們認為的“毀滅性的懲罰”,而是一種“有針對性的祝福”。

“事實上,天主顯示出試圖透過語言的多樣性來糾正朝向‘單一思想’的偏移。就這樣,人類被置於局限和脆弱面前,因而必須尊重差異及彼此照料。”

“負責任”的創造力

教宗指出,在今天製造“會說話的機器”的超科技人的身上,存在一種“陰險的誘惑”,他們“覺得自己是一種創造行為的主人”,類似於天主的創造行為。因此,我們“必須分辨如何使人憑著自己而來的創造能力能以負責任的方式來行使”。這需要“發展一種文化,整合科學技術的資源,使之能識別及推動人類不可重複的特性”。

擺脫“一成不變”的束縛

為推進這“文化使命”,教宗強調兩種模式。第一種模式以“跨學科交流”為基礎,一種基於“互相交流”的“文化實驗室”,重新認識,並通過“彼此聆聽和批判性反思”及克服“知識的並置”。第二種模式則在宗座科學院的“同道偕行進程”中顯而易見。

教宗指出:“這是一種要求嚴格的研究方式,因為它需要專注和精神上的自由,在尚未探索和未知的道路上向改變持開放態度,擺脫各種不結果實的‘一成不變’的束縛。”

教宗最後表示,“基督信仰一直作出了重要貢獻,從所接觸的各種文化中吸收具有意義的傳統”,並“依照福音所啟示的與上主的關係,運用個別環境中存在的語言及概念上的資源,來重新詮釋這些傳統”。

鏈接網址:www.vaticannews.cn

2024 February 13, 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