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若一切感到厭煩且無意義,需要“在信德中忍耐”

懶惰是個惡習,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邀請眾人省思這個題目。他指出,懶惰“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誘惑”,幾乎屈服於“一種死亡的意願”。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依靠耶穌”,恆心抵禦。

(梵蒂岡新聞網)耶穌“來到門徒那裡,見他們睡著了,便對伯多祿說:‘你們竟不能同我醒寤一個時辰嗎?醒寤祈禱罷!免陷於誘惑;心神固然切願,但肉體卻軟弱。’”(瑪廿六40-41)這是教宗方濟各2月14日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開始時誦讀的《瑪竇福音》的段落。當天是四旬期首日,教宗省思的題目是“懶惰”,屬於“惡習與德行”的系列要理講授。

懶惰,一種非常危險的誘惑

教宗首先解釋,懶惰一詞來自希臘文,意思是“缺乏關心”。一個人如果“懶散、怠惰、淡漠”,我們就說他懶惰。教宗說:“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誘惑。誰若成為它的犧牲品,就好像被一種死亡的願望壓垮那樣:對一切感到厭煩;與天主的關係變得乏味;甚至那些最神聖的行為,那些曾經使他內心炙熱的行為,現今在他看來似乎毫無益處。”

生活失去意義

為了進一步說明懶惰的含意,教宗提到隱修士埃瓦格里烏斯(Evagrio)所描述的懶惰人的行為:“……閱讀時,懶惰的人常打哈欠,很容易被睡意所征服,他揉揉眼睛,搓搓手,把眼睛從書本上挪開,盯住牆壁;然後又把眼睛回到書本上,繼續讀一會兒......;最後,他低下頭,把書本放在頭下,進入輕輕的睡眠。”

教宗表示,在這個描述中讓人隱約地看到一些接近抑鬱症的情況。“的確,對於那些處於懶惰狀態的人來說,生活失去了意義,祈禱變得枯燥無味,各種奮鬥似乎毫無意義。即使年輕時我們也曾充滿激情,現在看來是不合邏輯的,是無法使我們幸福的夢想。如此一來,我們隨它而去,分心、不思考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治療方法是“在信德中忍耐”

那麼,哪些是治療懶惰的切實方法?教宗從靈修導師那裡汲取經驗,指出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信德中忍耐”。教宗說:“雖然在懶惰的驅使下,人的願望是‘到別處去’,逃避現實,但必須有勇氣留下來,在我的‘此時此地’,在我的現狀中,迎接天主的臨在。”

依靠耶穌,在信德中抵禦和堅持

教宗表示,懶惰想摧毀我們生活在當下的簡樸的喜樂,要我們相信“一切都沒有意義,不值得關心任何事或任何人”。如此一來,許多人因為懶惰而放棄了已經走上的“向善之路”。可見,這是一種嚴重的誘惑,就連聖人也曾經歷過,必須予以戰勝。

“這些聖人聖女教導我們,在忍耐中穿過黑夜,接納信德上的貧乏。他們建議,在懶惰的壓制下,要保持較小程度的承諾,設定較為能夠實現的目標,但同時要抵抗得住、要堅持,依靠耶穌,祂在我們受誘惑時絕不捨棄我們。”

四旬期,內在更新的時機

公開接見活動結束前,教宗方濟各在問候操意大利語的信友們時,談到當天開始的四旬期,將重點放在和平上。教宗說:“讓我們善用這段時間,作為皈依和內在更新的時機,聆聽天主聖言、關愛需要幫助的兄弟姐妹、熱切祈禱,尤其為在世界上獲得和平的恩典而祈禱。”

鏈接網址:www.vaticannews.cn

2024 February 14, 12:23

最新的接見活動

閱讀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