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為他人奉獻自己,治癒自私、偏見和不寬容的「癩病」

教宗方濟各為阿根廷首位聖女瑪利亞・安東尼婭主持封聖大典,該國總統和數千名朝聖者在現場同歡共慶。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警惕冷漠和恐懼等心靈的「壞疽」,重新發現「為他人奉獻自己的喜樂」。

(梵蒂岡新聞網)心靈的「癩病」使我們對愛和憐憫無動於衷,藉由自私、偏見、冷漠和不寬容的「壞疽」來摧毀我們。解藥是什麼?是愛天主和為近人奉獻自己,不帶恐懼和偏見,沒有算計和利益的考量。教宗方濟各2月11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為瑪利亞・安東尼婭(María Antonia de San José de Paz y Figueroa)主持封聖大典,在彌撒講道中以癩病人的比喻闡述了這個觀點。

聖女瑪利亞・安東尼婭的芳表

新聖女瑪利亞・安東尼婭生活於18世紀。在耶穌會被驅逐離開阿根廷的那段時期,她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其它地區推廣依納爵神操,開設靈修中心,幫助人們認識天主。在該國,不僅老百姓,連開國元老都親切地叫她「母親」(mamma)。

大約5500名信眾參加了封聖大典,其中有數千名遠從阿根廷來的信友,包括主教、司鐸和朝聖者。該國總統米萊(Javier Milei)也親臨大殿,彌撒前在祭衣室與教宗簡短相會,並在禮儀後再次彼此問候,交談幾句,握手致意。米萊總統熱情擁抱了教宗方濟各。

治療「心靈癩病」的見證

彌撒開始之際,聖座封聖部部長塞梅拉羅(Marcello Semeraro)樞機介紹了瑪利亞・安東尼婭的生平,請求將她列入聖品。教宗予以俯允後,現場響起如雷的掌聲。教宗緬懷新聖女「在物質和道德的悲慘處境中」作的見證,以及她對近人的服務和奉獻。教宗在講道中指出,這正是治療「心靈癩病」的解藥。這種癩病不像那使身體逐漸損毀的疾病那樣,卻讓心靈生出壞疽。

疾病與排斥

《馬爾谷福音》記載,與耶穌相遇的那名癩病人被同胞遺棄,因為後者害怕被傳染,以為接觸了生瘡的軀體就會變得不潔。由於遠離和拒絕,這名病人受到進一步的傷害,所以基督以「觸碰」來治癒他,幫助眾人擺脫一種扭曲的宗教觀。

「恐懼、偏見和虛假的宗教情愫:這是嚴重不公義的三大禍根、三種『心靈的癩病』,使弱小者受苦,把他當成垃圾丟棄。」

那名癩病人體驗到的排斥,今天也一再發生。「我們不要認為那些只是過去的事。我們在城市街道上遇見多少受苦的人!有多少的恐懼、偏見、表裡不一,連信徒和宣認基督信仰的人也不例外,而且這些恐懼持續不斷地傷害受苦者!」

耶穌的觸碰和治癒

那麼,要怎麼做呢?教宗指出,耶穌對那人動了憐憫的心,作出兩個舉動。首先是「觸碰」:天主子其實能「遠遠地」治癒那個人,但祂卻觸碰了癩病人的傷口。這是「天主的親近」,是「接近受苦者的愛的道路」。跟隨基督的人蒙召也去這麼做,並要「在心裡浮現有悖於親近關懷、奉獻自己的念頭時」提高警覺。

「治癒」是耶穌的第二個舉動。耶穌的「觸碰」不只是親近,更是治癒的開端。「親近是天主的風格。天主始終親近、憐憫又溫柔。我們要對此敞開」。接受耶穌的觸碰,「我們由內部、打從心底得到治癒」。「如果我們在祈禱、在朝拜中接受耶穌的觸碰,如果我們讓祂通過聖言和聖事在我們內行動,祂的觸碰就會使我們發生真正的改變,讓我們從罪惡中獲得醫治,救我們脫離封閉狀態,令我們產生超乎人力所及的轉變」。

耶穌的觸碰使我們重獲新生,變得更美好:「心臟組織重新生長;創意搏動的血液再次流動,充滿了愛;過往錯誤的傷口得以癒合,各種關係的肌膚恢復健康又自然的狀態」。如此一來,我們回到「原本所有和所是的美好」。

「在耶穌的關愛下,我們重新發現為他人奉獻自我的喜樂,既沒有恐懼和偏見,也沒有那些使人麻木不仁、缺乏兄弟骨肉之情的宗教形式;我們內在重新得到去愛的力量,超越一切算計和利益考量。」

新聖女的傳教熱火

關於這一切,新聖女瑪利亞・安東尼婭樹立了榜樣:「她赤腳跋涉千里,穿越曠野和險途,為將天主帶到那裡。今天,她為我們是熱忱且大膽的使徒典範」。

在講道的結尾,教宗提到,耶穌會士被驅逐時,聖神在瑪利亞・安東尼婭內「點燃了傳教的熱火」,使她「信賴天主上智的安排,堅忍不拔」。

這位新聖女懇求大聖若瑟的代禱,而且「為了不讓大聖若瑟太過操勞」,她也請聖加耶當(Gaetano Thiene)轉求。因此,對聖加耶當的敬禮傳入阿根廷,他的聖像於18世紀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教宗最後籲請眾人呼求新聖女的幫助。「求主降福每一個人!」

鏈接網址: www.vaticannews.cn

2024 February 12,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