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三鐘經:每個人在沒有標籤和偏見下被接納和被愛

教宗6月30日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省思了當天福音的內容。他解釋了碰觸和讓自己被碰觸的意義,表達了天主毫無偏見地接觸人的痛苦。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6月30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主持誦念《三鐘經》祈禱活動。念經前,他講解了當天福音記載的耶穌治好患血漏的婦人和復活雅依洛的女兒的內容。那位患血漏的婦人摸了耶穌的衣裳而治癒;耶穌拿起那個被宣布已死亡的小女孩的手,那女孩就立刻起來行走。

在當時的社會,這兩位女性被視為不潔的,不能與她們有身體上的接觸。耶穌打破了這個慣例,讓自己被人碰觸,而且並不害怕觸摸人。教宗指出,“耶穌在治癒人的身體前,先動搖了這種錯誤的宗教觀念。根據這種觀念,天主將潔淨的與不潔的人分開。相反地,天主沒有這麼做,因為我們都是祂的子女,不潔淨不是來自食物、疾病,甚至死亡,而是來自不潔的心”。

教宗說,“面對身體和精神的痛苦、心靈的創傷,面對壓倒我們的情況,以及在罪惡面前,天主沒有與我們保持距離,不以我們為恥;相反的,祂接近我們,使人能碰觸祂、也使祂能碰觸我們,祂總是讓我們從死亡中重新站起來”。

最後,教宗問:我們是否只與那些與我們分享相同品味和有相同偏好的人建立關係?“上主給人貼標籤嗎?我是否總是給人貼標籤?”教宗最後呼籲說,“我們需要一個不排除任何人、不將任何人視為‘不潔’的教會和社會,令每個人帶著自己的故事,在沒有標籤和偏見下被接納和被愛”,每個人都能無條件的被愛。   

鏈接網址:www.vaticannews.cn
訂閱電郵新聞:http://www.vaticannews.cn/zh/newsletter-registration.html

2024 July 01, 12:16

《三鐘經》是紀念天主降生成人無限奧跡的經文,每日誦念三遍,即清晨六點,中午十二點和晚上六點聖堂敲響鐘聲的時刻,因此在中文語境中被稱為三鐘經。而三鐘經的拉丁文名為Angelus,取自第一句“上主的天使向瑪利亞報喜”(Angelus Domini nuntiavit Mariae)的第一個單詞。《三鐘經》由三條論及耶穌基督降生成人奧跡的短句和三遍《聖母經》組成。在每個主日和重大瞻禮,教宗都會從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一同誦念此經文。念經前,教宗會發表簡短的講話,講解當天的讀經;之後,教宗會問候廣場上的朝聖者。從復活節到聖神降臨節,《三鐘經》由《天皇后喜樂經》代替。後者是一篇紀念耶穌基督復活的經文,以三遍《光榮頌》為結尾。

最新的三鐘經/天皇后喜樂經

閱讀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