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聖母的芳表教我們要相信、希望、與人相遇
(梵蒂岡新聞網)「聖母訪親的奧秘」不僅是聖母瑪利亞探訪表姐依撒伯爾,更是耶穌在母胎中眷顧「祂的子民」。教宗方濟各2月5日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如此表示。教宗將講稿交給聖座國務院的吉羅利(Pierluigi Giroli)神父代為宣讀,並且說:「我想要請求原諒,因為這個嚴重感冒的緣故,我說話很困難。」
在講稿中,教宗尤其談論了聖母瑪利亞的芳表。她毫不遲疑地全然奉獻於天主,並為他人效勞。我們在她身上能發現「每個相信並希望的靈魂都『孕育天主的聖言』」。
瑪利亞不怕危險和判斷
「以色列的年輕女兒」瑪利亞領受天使的報喜,深感驚訝,然後「踏上旅途,不怕危險和他人的判斷,前去與他人相遇」。
「當我們感到被愛時,會感受到一股力量使愛流動;如同保祿宗徒所言,『基督的愛催促著我們』(格後五14),敦促我們、使我們動起來。瑪利亞察覺到愛的動力,前去幫助一名婦女。後者是她的親戚,也是一名經過長年等待後、接受不預期懷孕的老婦人,她在她的年紀難以應付妊娠。但童貞瑪利亞前去依撒伯爾那裡,也是為了分享對全能天主的信德,以及對祂實現許諾的望德。」
讚主曲:滿懷信任、希望和喜樂歌頌天主
瑪利亞抵達依撒伯爾的家時,受到「雙重祝福」的歡迎:「在女人中妳是蒙祝福的,妳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路一42)教宗指出,依撒伯爾稱聖母是「有福的」,因為「她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同上,45節)。
「聖子的默西亞身份和聖母的使命獲得承認。面對這點,瑪利亞沒有談論自己,而是講述天主,滿懷信任、希望和喜樂獻上讚頌,那是一首每天在晚禱時在教會內迴盪的歌詠,即《讚主曲》。」
救贖之曲
聖史路加記載了聖母的這段讚頌之詞。教宗解釋道,這是「莊重的記述,概括並完成了以色列的祈禱」。聖母這席話引用了聖經的篇章,展現出她不願意獨自歌頌,「卻在與先祖的共鳴中,歡躍於上主對卑微者的憐憫」。
再者,《讚主曲》也是一首「救贖之歌,其基調是以色列獲得自由的記憶」。「瑪利亞詠唱過去的聖寵,卻是當下的婦女,腹中懷著未來。」
天主救世人的工程
這首流傳已久的歌曲可以分成兩部分。教宗闡明:第一部分是「讚頌天主在聖母身上施展的威能、天主子民圓滿遵守盟約的微觀世界;第二部分是天父在祂兒女歷史的宏觀世界中的化工」,通過三個關鍵詞實現,即:記憶、慈悲和許諾。
「上主垂顧了卑微的瑪利亞,在她身上行了『大事』,使之成為上主的母親。祂從出埃及時開始拯救祂的子民,牢記祂對亞巴郎許諾過要廣施祝福(參閱:創十二1-3)。上主、永遠忠信的天主把不間斷的慈愛『世世代代』傾注在忠於盟約的子民身上,如今祂在祂派來救子民脫離罪過的聖子內彰顯救恩的滿全。」
教宗最後總結道,因此,從亞巴郎到耶穌基督,再到基督徒團體,天主的整個救贖工程都囊括在《讚主曲》裡。教宗鼓勵眾人懇求上主施以恩寵,好能「懂得期待祂每個許諾的實現」,並且「幫助我們在生活中接納聖母瑪利亞的臨在」。
鏈接網址: www.vaticannews.cn
訂閱電郵新聞:http://www.vaticannews.cn/zh/newsletter-registra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