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天主以希望的計劃改變生命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2月12日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以希望為主題的要理講授,談論基督誕生於白冷城和牧人朝拜聖嬰的事跡。如同上一週那樣,教宗再次把講稿交給聖座國務院的吉羅利(Pierluigi Giroli)神父來宣讀。他說:「由於我的支氣管發炎,我沒辦法繼續念下去。希望我下次做得到。」
天主以祂希望的計劃改變我們的生命
在要理講授中,教宗首先講述了天主子降生成人的歷史及社會背景,尤其是祂降臨在人們中間的方式,即「卑微」。
祂誕生在後院養動物的地方。在這卑微又簡陋中,教宗邀請大家看得更遠:「讓我們祈求上主使我們懂得在軟弱中看見耶穌聖嬰獨特的力量。天主子來是為了讓世界煥然一新,以祂對全人類充滿希望的計劃來改變我們的生命。」
教宗闡明,「天主子進入歷史,成為我們旅途的夥伴,在母胎內就展開了旅途」。那時候,聖母瑪利亞「從納匝肋到匝加利亞和依撒伯爾的家,然後在孕期已滿的時候,從納匝肋去白冷城進行登記」。
天主子謙遜地來到世界上
耶穌是「從天降下的食糧,以消除世界上的飢渴」(參閱:若六51)。祂在凱撒奧古斯都的時代誕生在白冷城,意即「麵包之家」。因此,祂生在一個「確實可以追溯到的時期」,以及「明確指示出來的地理環境」。
教宗方濟各引用本篤十六世的著作《耶穌的童年》,重申天主子來不是為了拆解「世界的架構」,而是要「從內部去光照它、重新創造它」。
「聖史路加如此為我們展現出,天主不是帶著冠冕堂皇的宣講來到世界上。祂不在喧鬧中彰顯自己,卻謙遜地展開旅途。這事件的首批見證人是誰?是幾個牧人:他們是文化涵養不深的人,由於持續跟動物接觸,身上的味道不好聞,他們生活在社會的邊緣。」
牧人領受耶穌誕生的喜訊
簡而言之,牧人獲選領受救世主誕生的喜訊,而天主向來讓祂的子民認識到自己是個牧者(參閱:創四十八15、四十九24;詠廿三1、八十2;依四十11)。
「這麼一來,牧人學會在一個卑微至極、留給動物的地方,眾人引頸期盼的默西亞誕生了,為他們誕生,為成為他們的救主、他們的牧者。這消息使他們的心扉向美妙之事敞開,向歌頌和報喜敞開。」
在天主前感到驚喜的能力
誠如在《美妙的景象》宗座牧函中所闡釋的,教宗重申:「牧羊人不像其他許多人,總為很多事情忙碌不已;牧羊人成為首批證人,看到最要緊的事:救贖的恩典。正是最謙卑和最貧窮的人,迎接了降生成人的天主。」(5號)因此,我們需要向他們學習如何簡樸地向天主敞開自己。
教宗最後總結道:「讓我們也祈求恩寵,好能同牧人一樣在天主前感到驚喜並高聲讚頌,守護祂託付給我們的一切:才華、神恩、我們的聖召,以及在我們周遭的人。」
鏈接網址: www.vaticannews.cn
訂閱電郵新聞:http://www.vaticannews.cn/zh/newsletter-registra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