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交織的藝術品:梵蒂岡珍藏壁毯畫

梵蒂岡珍藏的壁毯畫約有3百件:按照拉斐爾為西斯汀聖堂繪製的底稿而完成的壁毯畫,以及法國國王贈送給教宗的達芬奇《最後晚餐》壁毯畫,這兩件無疑是鎮館之寶。梵蒂岡博物館的壁毯畫精緻脆弱、價值連城,這些藝術品經過專家的精心修復後,有些在館中展出,另外一些則收藏起來。

(梵蒂岡新聞網)經緯交錯的達芬奇《最後晚餐》壁毯畫在梵蒂岡博物館畫廊的拉斐爾展覽廳供人觀賞。這張壁毯畫是米蘭恩寵之母修院餐廳壁畫的複製品。法國國王路易十二世對文藝復興大師的這幅原版畫作一見傾心,有意從牆上挖下壁畫,把它從米蘭帶回巴黎。後來,法王法蘭西斯一世登基,決定把壁畫變成織毯藝術品。

這幅壁毯複製品的準確編織地點和年份仍有待考證,但它肯定是在1516年至1524年之間完成:那是達芬奇住在法國的時期。不過,此刻沒有證據可以證明這位文藝復興大師親自參與了壁毯畫的製作工程。《最後晚餐》的濕壁畫與壁毯畫之間的差異清晰可見,後者較為簡約,幾乎是以比喻的方式烘托出前者的氣氛。這幅壁毯畫具有文藝復興風格,卻又帶著一絲法國韻味,全部由金絲線或銀絲線編織而成。

1533年,這幅壁毯畫離開了法國國王的收藏室,啟程前往羅馬。事實上,這是法王法蘭西斯一世送給教宗克萊孟七世的禮物,以紀念法國國王次子與教宗姪女的聯姻。在梵蒂岡,達芬奇的《最後晚餐》壁毯畫平時妥善收藏起來,只有在禮儀年的特殊時機才拿出來使用。比方說,在聖體遊行時,這幅壁毯畫會掛在從西斯汀聖堂通往聖伯多祿大殿的階梯旁;在聖週四,它則掛在舉行濯足禮的大廳牆壁上。這幅壁毯畫至今保存狀況良好,因為在18世紀,庇護六世教宗下令製作了一張複製的壁毯畫。從此以後,教宗禮儀便不再使用原版的《最後晚餐》壁毯畫,以免它暴露於大氣元素。

梵蒂岡博物館壁毯畫及紡織品部門負責人魯道夫(Alessandra Rodolfo)女士指出,「拉斐爾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傑作底稿後,梵蒂岡的收藏品急劇增加」。依照良十世教宗的意願,拉斐爾一系列十張的《宗徒大事錄》壁毯畫委託給紡織工匠范阿爾斯特(Pieter Van Aelst)織成。「這些壁毯畫用於實現西斯汀聖堂畫作項目的完整性:牆壁下方陳列著壁毯畫,天花板則是米開朗基羅繪製的《創世紀》事件,中間一層的牆壁是15世紀多名藝術家完成的梅瑟與基督的故事,底層則描繪了伯多祿和保祿兩位宗徒傳揚基督信仰的事跡。後來,米開朗基羅所繪製的《最後的審判》為這偉大的敘事工程劃下句點」。

此外,魯道夫女士也解釋了,壁毯畫的成本遠高過於繪畫作品。與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聖堂屋頂繪製的濕壁畫比起來,拉斐爾壁毯畫的要價是七倍之多。「時任教宗必須投資很多金錢,預付大筆款項,導致他背上債務。為了解決良十世教宗辭世後留下來的巨額負債,為了支付教宗的喪葬費用,只好將拉斐爾的壁毯畫抵押給知名的銀行巨頭富格爾家族。」壁毯畫這項手工藝品所費不貲,首先便是以天然染料給絲線染色這道工藝。有些絲線以絲為底,包裹著金箔或銀箔。

梵蒂岡博物館修復壁毯畫的工作歷史悠久:1711年,在克萊孟十一世教宗的授意下,創建了羅馬聖彌額爾壁毯畫織坊,它成為梵蒂岡博物館歷史上首個修復單位;1920年,本篤十五世成立了教宗壁毯畫工坊。而今,梵蒂岡修復壁毯畫的工作坊由七名女性組成,其中三人是方濟各瑪利亞傳教女修會的修女。1926年,庇護十一世教宗將維護這些珍貴藝術品的任務託付給這個女修會。一捲捲各色的絲線、梵蒂岡古老的紡織機上的壁毯,合作無間的團隊工作、勤勉仔細的耐心和滿腔的熱忱,一起編織交錯,在這傳統與創新的迷人環境裡互相對話,確保世上這份獨特又脆弱的珍貴遺產得以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鏈接網址: www.vaticannews.cn

Photogallery

梵蒂岡壁毯畫
2021 November 11, 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