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resima ai Musei Vaticani Quaresima ai Musei Vaticani  (© Musei Vaticani)

與梵蒂岡博物館在希望的標記下共度四旬期

教宗的博物館今年也提供一些特別參觀活動,透過藝術作品深入了解耶穌死亡和復活的奧蹟。愛德華茲修女表示,“透過藝術這一強大媒介,每次參觀都是進行福傳的獨特機會”。

(梵蒂岡新聞網)“基督復活了!祂真的復活了!”這對耶穌一次而永遠地戰勝死亡的堅定信念,反映在自初世紀起基督徒舉行主的復活慶典中。這個堅信“必能實現的希望”深深地植根於早期基督徒的信仰中,陳列在梵蒂岡博物館內的苦難或復活石棺就是一個明證。在四旬期內,這個博物館連續6個星期六提供主題導覽。

從外表欣賞到沉思
梵蒂岡博物館教學活動辦公室負責人愛德華茲(Emanuela Edwards)修女向本新聞網解釋說,“藝術能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媒介,提醒我們耶穌一生的重要事件,尤其是復活奧蹟。偉大的傑作幫助我們重溫上主的苦難和復活事件,因為作品之美引導我們從外表的欣賞轉向對眼前天主大愛的事實的具體沉思”。

藝術與祈禱
觀察早期基督徒石棺大理石上的浮雕,我們會立即意識到藝術如何能為祈禱創造有利的條件。例如那令人感到震驚的是沒有十字苦像的圖像。愛德華茲修女立即闡明其中的原因,說:“早期基督徒使用《舊約》中類似的圖像來表達主的死亡和復活,例如達尼爾先知在獅子洞中或約納的故事,因為他們認為用十字苦像來描述有些過於強烈。”

復活的希望
在“復活”石棺中,基督的復活以沒有基督圖案的十字架象徵性地呈現出來,表明祂已戰勝了死亡”。在這一偉大奧蹟面前,人類的無助則描繪成士兵的睡眠。愛德華茲修女補充說:“早期基督徒深信上主已經復活,這個圖像表達了他們的信念,即有朝一日他們也將與基督一同復活,正如聖保祿在《羅馬書》中所說的那樣。如今,這個大石棺是我們省思復活希望的一個途徑。”

一個新生命
從象徵性的力量到道成肉身的現實主義。參觀路線進入梵蒂岡博物館的美術館,在卡拉瓦喬的《卸耶穌聖屍》畫面前停下,尼苛德摩凝視的目光和有立體感的墓碑,讓我們看到這位大師筆下描繪的已無生命氣息的基督的遺體,彷彿參與到這場悲劇中。愛德華茲修女邀請我們抓住在膚淺的參觀中被忽略的那些細節。這些細節蘊含豐富的意義:“在畫面的最低處出現了希望的跡象,一株植物煥發了生機,象徵一個新生命,以及基督即將戰勝死亡。”

與我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
進入掛毯陳列廊,等待我們的是16 世紀新學院派的作品。我們在“基督復活”掛毯壁畫前駐足,進入眼簾的是“基督高舉勝利的旗幟,從墳墓的黑暗中強有力地走出來”。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祂注視我們的目光彷彿在說:“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廿八20)

參觀路線的終點是西斯汀聖堂。梵蒂岡博物館教學活動辦公室負責人堅定地表示:“《最後的審判》是希望的傑作。在這幅壁畫中,我們看到死者復活,這是復活奧蹟的果實,米開朗基羅以其中所有輝煌的細節完成了這幅作品。”

藝術的威力
這次四旬期的特別參觀活動可以在網上預訂,向所有人開放,包括帶著孩子的家庭,以及在感官、運動和智力上有殘疾的人。在參訪者中也會有“對信仰好奇的人”和“對作品的藝術與宗教象徵表達感興趣的訪客”。愛德華茲修女說,“透過藝術這一強大媒介,每次參觀都是進行福傳的獨特機會”。

祈禱與希望
今年的目光必然投向以基督徒的希望為主題的 2025 年大禧年。梵蒂岡博物館四旬期特別參觀活動的組織者希望,這項活動將有助於“傳遞對祈禱的熱愛和希望的種子,我們的信仰就是充滿著希望”。

鏈接網址:www.vaticannews.cn

Photogallery

2024 February 21, 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