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Cookie Policy
The portal Vatican News uses technical or similar cookies to make navigation easier and guarantee the use of the services. Furthermore, technical and analysis cookies from third parties may be used.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click here. By closing this banner you consent to the use of cookies.
I AGREE
拉丁文晚禱
節目表 播客

教宗波尼法爵八世和首創禧年的構想

基督信仰的禧年首創於1300年。本新聞網帶各位回顧首次欽定禧年的緣由和那難忘的一年。

(梵蒂岡新聞網)1300年1月1日,羅馬街頭傳出窸窸窣窣的聲音,接著音量提高。很多人或是跑步或是快走,朝著聖伯多祿大殿前進。男男女女在希望的鼓舞下急切趕往聖殿。抵達目的地後,他們焦急等候,先是細碎聲響,後來人聲鼎沸。羅馬人民請求教宗頒賜全大赦。

親眼見證

關於禧年的起源,我們有個傑出的見證人:雅各伯·加耶當·斯特凡內斯基(Jacopo Caetani degli Stefaneschi)樞機,他親眼見證、親身經歷了基督信仰歷史上的首次聖年,即波尼法爵八世教宗欽定的1300年聖年,並為此撰寫著作《論百年或禧年之書》(De centesimo seu iubileo anno liber)。斯特凡內斯基原先是聖伯多祿大殿詠禱司鐸,後來成了領羅馬聖喬治堂銜的執事級樞機。我們也從畫作中認識他的面容:該年代的藝術大師喬托(Giotto)受託製作的作品之一,即為《斯特凡內斯基多聯畫》(Polittico Stefaneschi)。這個傑作或許是用於聖伯多祿大殿主祭台。

這位樞機學識淵博、財力雄厚,有強大的影響力,先後服務了策肋定五世和波尼法爵八世。他歷經兩個世紀,撰寫了多部歷史-記事性質的著作。通過他的敘述,我們能重建當時的獨特情況,清楚解釋那些催生出禧年的社會和文化進程。

欽定禧年的過程

歷史學家、文化人類學家帕拉維尼奇(Agostino Paravicini Bagliani)教授陪伴我們重溫那難忘的一年。他說:「斯特凡內斯基的著作十分重要,因為他是親歷的見證人。我們有幸一覽樞機載明日期的記述:1300年1月1日。從一個世紀跨越到下一個世紀的過程,使得百姓萌生了教宗或許能頒賜一個全大赦的想法。」

教授繼續說:「羅馬人民在日落時分奔向聖伯多祿大殿:他們等的是大赦。這是個起點。波尼法爵八世人不在聖伯多祿大殿,而是住在教宗宮,當時的教宗寓所還是拉特朗宮。那天什麼也沒發生。」人們深切盼望著。

幾天後,1月17日,羅馬人民舉行了另一個大活動,即耶穌聖容布巾遊行(Processione della Veronica)。相傳,基督背著十字架走上加爾瓦略山時,一名婦女在途中用布巾為基督擦臉,祂的面容就印在布巾上。這聖髑珍藏在聖伯多祿大殿內供人敬禮。斯特凡內斯基樞機在回憶錄裡記載了這件事。「教宗親自參加了那次遊行,期間子民再次熱切懇求頒賜全大赦。波尼法爵八世著手啟動調查,試圖釐清在1300年前是否舉行過禧年。斯特凡內斯基明確講述道:教宗下令進行調查,在文獻中一無所獲,但在某個時間點他親自做了決定。」

激動之情成了法律工具

這是波尼法爵八世的重大行動:他理解子民的期待、他們請求全大赦的熱切心情。教宗將這激動之情化為真正的法律工具:首次宣布舉行禧年是在拉特朗宮,而第二次則是更正式的欽定,發生於2月22日建立聖伯多祿宗座慶日。從1300年2月22日至隔年的年初,首度舉行基督信仰的禧年。

不論從靈性還是教會角度來看,這都是重大舉措,佐證了波尼法爵八世懂得「提供工具」、順應民意,將它落實在明確的「禧年」概念上。帕拉維奇尼教授如此表示。每當跨越一個世紀,都會激起恐懼、希望、期待,特別是對改變的渴望,燃起革新、淨化、重新出發的願望。14世紀伊始,這一切體現在禧年的「首創」上。

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的角色

藉著2月22日的禧年詔書,信友們前往羅馬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兩座大殿朝聖後,可領受全大赦。帕拉維奇尼教授指出,「這很有意思,因為伯多祿和保祿是羅馬兩位卓越的宗徒,教宗的權威,也就是教宗權本身,也建立在他們之上,因此這也蘊含深遠的象徵意義。在波尼法爵八世的首次禧年,伯多祿和保祿的雙重臨在高過於一切事物。最初,信眾只需要前往這兩座大殿朝聖,這並不代表簡化,反而彰顯了伯多祿和保祿兩位宗徒的偉大權威」。

象徵意味濃厚的數字

波尼法爵八世是一位跨世紀的教宗。他心中放著「一百」這個數字、一個象徵意味濃厚的數字。當時定義的禧年是「逢百慶祝的禧年」。教宗在詔書中下令,將來每隔一百年要慶祝一次禧年。根據聖經舊約,猶太人每50年舉行一次禧年。然而,波尼法爵八世並未以此為模板,而是提出了百年一次。

然而,教宗的這項決定並沒有死板地遵守,因為到了1350年,依照舊約所述的猶太人禧年時間間距,慶祝了基督信仰的第二次禧年。那次距離1300年僅僅過了50年而已。此時,教宗定居在阿維尼翁(Avignon),欽定禧年的教宗是克萊孟六世。他也是應羅馬人民的請求在那時候宣布禧年的。

首次聖年的精彩時刻

帕拉維奇尼教授回顧了1300年聖年的精彩時刻:「首次禧年期間,波尼法爵八世舉行了四項公開慶典:若不考慮之前在拉特朗宮的活動,首個慶典在2月22日舉辦,第二個是聖週四禮儀,第三個在11月18日,最後一個在1301年年初進行。當時的公開慶典相對較少,也是因為在1300年,由於教宗波尼法爵八世的健康因素,教宗大部分的時間在羅馬城外度過,留在他的出生地阿納尼(Anagni)。此事令人玩味,卻是鐵錚錚的事實:1300年為波尼法爵八世來說,是個『羅馬氣氛很淡』的一年。」

「聖週四過後,波尼法爵八世立刻啟程前往阿納尼。阿拉貢(Aragon)王國大使為我們留下了那時代極其重要的紀錄,因為他也是個親歷的見證人。事實上,11月2日,富瓦(Foix)隱修院院長致函阿拉貢國王費德里科二世(Frederick III),寫道:『教宗和全體樞機身體安康;尤其是教宗,三年來,他的健康狀況從未像今日這般康泰。』」

帕拉維奇尼教授解釋道,從這些話語中,「我們了解到,波尼法爵八世教宗極有可能是為了健康的因素,才會長期住在羅馬城外、他出生地的宮殿裡。根據記載,他在11月18日、奉獻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大殿慶日返回羅馬城。這也告訴我們,這兩位羅馬宗徒的慶典重要非凡」。

沒有事先安排的活動

每逢禧年,總有朝聖者蜂擁而入羅馬。禧年的歷史讓我們明白,務必興建或擴大建築物,特別是大殿。我們知道需要調整交通路線。然而,波尼法爵八世的禧年似乎沒有建築工程。帕拉維奇尼教授指出,依照相對古老時代的有關文獻,「可以說禧年吸引了來自歐洲各地、為數眾多的信友。當然,那些前來羅馬的信友人數,就連推測也估算不出來。禧年為羅馬城肯定是個盛會,但是首次禧年並沒有任何建設工程,是因為那是沒有事先安排的活動。這幾乎是波尼法爵八世意料之外的事」。

1300年1月1日,教宗「還不知道會有禧年。這決定是在1月1日至2月22日之間作出的,因此不可能有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工程」。教授提出了唯一卻不篤定的例子:梵蒂岡的一個降福陽台是由波尼法爵八世所建的。後來在17世紀初,羅馬學者在匾牌上看到這一事蹟,據稱該降福陽台是在1300年興建的。帕拉維奇尼教授說:「其中一個原因是要與禧年扯上關係,但是客觀來說沒有十足的把握。」

羅馬:新耶路撒冷

此外,波尼法爵八世之所以「創造基督信仰禧年這個偉大的靈性工具,或許也是因為數年前,1291年,阿卡(San Giovanni d'Acri)淪陷,至少在那段時期,十字軍東征的雄心壯志告一段落,而在某種意義上,羅馬藉著基督信仰的禧年,成了新的耶路撒冷,在靈性方面獲得新的中心地位」。

帕拉維奇尼教授最後總結道:「我相信,在中世紀十字軍東征結束、阿卡淪陷,以及耶路撒冷王國終結之間存在著巧合,這是個重要至極的過渡期。」

鏈接網址: www.vaticannews.cn

訂閱電郵新聞:http://www.vaticannews.cn/zh/newsletter-registration.html

2024 Apr 25, 14:07
Prev
April 2025
SuMoTuWeThFrSa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Next
May 2025
SuMoTuWeThFrSa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