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莱斯修女从肯尼亚发声:残障并不代表无能
罗塞琳·万巴尼·瓦芙拉修女(Roselyne Wambani Wafula,fsp)
“作为天主教修女,尤其是作为圣亚纳方济各修女会(Suore francescane di Sant'Anna)的修女,我们蒙召来服务最脆弱的人群。我们致力于减轻人们痛苦、推动积极改变,这也不断促使我们为所照顾的众多弱势者发声”,贝特莱斯(Beatrice Jane Agutu)修女如此强调道。她管理著位于肯尼亚基苏木(Kisumu)市的圣玛尔定包瑞斯特殊学校(la scuola speciale S. Martino Di Porres),为超过300名患有各种身体障碍的儿童提供服务。她不只是在叙述经历,而是呼吁转变模式,来为弱势人群提供关爱、支持和同情。
贝特莱斯修女曾经是一名普通学校的老师。然而,一个深根于她心中的召叫引领她走上了探索特殊教育的道路。那是一个始于2003年的经历,她当时在一所聋哑学校服务。“即便我以前没有学习过手语”,修女告诉梵蒂冈新闻网,“可是我的决心和同情心促使我往前走”。今天,她已经能与听障者流利的沟通。
贝特莱斯修女就如同孩子们的知己、向导、导师和母亲一样。她的职责远不止语言教学。“我照顾著三百多名患有各种残疾的儿童,包括脑瘫、肢体障碍、智力障碍等”。
进入修女的这所学校也并非易事。为了让孩子们得到正确的诊断并在学校中获得恰当的安置,父母必须在入学前带领孩子通过复杂的医疗和教育评估程序。“我们的学校是这些孩子们的家”,修女解释道。“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被限制在家里,如同累赘一般被对待,不为外界所知:这种孤立加剧了孩子们的脆弱性,并限制了他们的机会。”
学校还是很多人的救赎之地。孩子们在那里找到了接纳、自由、友谊、归属感、学习和成长机会,最重要的是,他们寻得了爱。贝特莱斯修女对学生潜力的坚信不疑让人动容。她看到的不是学生的身体障碍,而是他们未被开发的能力。修女的积极态度也印证了她的理念:“残障并不代表无能”。她的眼界超出了孩子们面临的挑战,她看到了每个孩子身上的潜力。
“管理学校是一场持久苦战”,贝特莱斯修女指出,她的学校面临著艰巨的挑战。政府支持不足、资源短缺以及学生的迫切需要都是显而易见的。社会常常将这些孩子视作负担,这给修女和她的团队带来了严峻考验。
很多父母无法提供基本必需品,更别谈援助和特殊教育的开销,他们因养育残障儿女而不堪重负,并常常向孩子的爷爷奶奶寻求帮助。修女讲述道,“政府提供的帮助是微不足道的,像我们这样的机构只能独自承受这些挑战”。修女的团体也难以满足学生们的迫切需求。然而,修女和她的团队仍然坚持不懈,向孩子们提供教育以及基本的护理,包括食物、衣服和医疗护理。
最令人痛心的挑战也许是广大团体的冷漠。学校非但没有得到援助,却经常被视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学校和学生们被邀请为教会的活动做贡献,但有时只得到微薄的经济支持。在梵蒂冈新闻网的采访中,儿子患有脑瘫的奥拉雷女士谈及,她们这些父母遭受的耻辱是,人们认为一定是孩子父母做错了什么,才导致这样的后果。她呼吁社会理解此类客观事实,最重要的是不带偏见地接纳这些儿童,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照顾和支持。
虽然存在诸多障碍,但仍有很多非凡的成功时刻。一位年轻女生曾经无法读书写字,却成为了一名传教士,并鼓舞著同龄人。“这些故事激发了我的热情,并推动我继续照顾这些孩子,建设一个不论能力如何,所有儿童都会得到重视和支持的世界”,贝特莱斯修女说道,“这些孩子应该受到赞美,而非怜悯”。
最后,贝特莱斯修女邀请所有人共同培育残障儿童的梦想和潜力。“加入我们”,修女鼓励道,“建设一个残障并不意味著无能,却是非凡成就的催化剂的世界。”
链接网址:www.vaticannews.cn
订阅电邮新闻:http://www.vaticannews.cn/zh/newsletter-registra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