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週三公開接見 教宗方濟各週三公開接見 

教宗公開接見:做基督的見證人,克服自我封閉

教宗方濟各在週三的要理講授中強調團體分辨的重要性,提及基督徒團體的基因中本身就擁有的“共融”與“自由”,這讓信友不畏懼差異,不貪戀財物和恩典,不怕成為生活的天主的見證人。教宗也特別問候了在朝聖人群中的香港六大宗教領袖代表團。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6月12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特別問候了由香港教區湯漢樞機率領的香港六大宗教領袖訪問團的全體成員。

教宗在接見活動時繼續以《宗徒大事錄》為主題展開要理講授。教宗指出,這本書“肯定讓我們看到了福音的旅程,福音如何不斷地超越又超越,但一切都始於基督的復活。”

教宗說:“基督復活是新生命的泉源,宗徒們知道這一點,服從耶穌的命令,團結一致和睦相處,堅持不懈地祈禱。他們緊緊圍繞著聖母,加強彼此的共融,以準備領受天主的德能。”教宗講到這個最早的門徒團體大概是由120位弟兄姐妹組成的,其中的數字12 象徵著以色列民12支派,也是教會的象徵。耶穌也揀選了12位宗徒,在耶穌受難後,主的宗徒不再是12位了,其中的猶達斯因出賣耶穌而離開了這個宗徒團體。

教宗解釋說,猶達斯從開始就離開了與耶穌和其他人的共融,獨自行事、自我孤立,貪婪金錢甚至為金錢而利用窮人,丟失了無償與自我奉獻的視野,以致允許驕傲的毒素侵蝕他的思想和心靈,變成“領導逮捕耶穌的”人(宗一16)。他自負地要自我拯救,結果喪失了自己的生命。他不再全心全意地屬於耶穌,離開了與耶穌及其他宗徒的共融,他不再作主的宗徒而是把自己置於主之上。猶達斯選擇了死亡,其他11位宗徒卻選擇了生命和祝福,承擔了歷史責任,把這生命和祝福從以色列民族傳到教會,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然後,教宗提到聖史路加讓我們看到如何治癒團體的創傷,也就是由誰來填補這個缺位。伯多祿指出的條件是,新成員必須從一開始就是耶穌的門徒。這個12人團體需要重建,團體共同分辨的實踐就開始了,這個分辨就是在合一與共融的視角中用天主的眼光看待現實。隨後,整個團體這樣祈禱:“主,你認識眾人的心,求你指示,這兩個人中,你揀選了那一個,使他取得這職務的地位......猶達斯放棄了這職位”。(宗一24-25)因此,12位宗徒組成的團體重新建立起來了,它是共融的標記,共融勝過了分裂、隔離和私人利益絕對化的心態,共融是宗徒們貢獻的第一個見證。耶穌曾說:“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若十三35)

《宗徒大事錄》中的12位宗徒表現出了主耶穌的風格,他們是基督救贖工程的可信見證人,他們沒有向世人展示自己而是向世人展示了另外一位,他是誰呢?是主耶穌。宗徒們選擇了在復活的主統治之下的弟兄共融生活。

教宗最後說,我們也需要重新發現見證復活的美麗,走出自以為是的態度,抛棄把持天主恩典不放的行為,同時也不要陷於平庸。宗徒團體的重建顯示出在基督徒團體的基因中本身就有“共融”與“自由”,這使得基督徒不畏懼差異,不貪戀財物和恩典,不怕成為天主的見證人。

2019 June 12,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