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odo dei vescovi Sinodo dei vescovi  (ANSA)

世界主教會議默想:教會應重新發現靈魂飢渴之地

本篤會安傑利尼修女10月15日帶領世界主教會議與會者進行默想,主題為「同道偕行的教會從事傳教使命之地」。修女指出,為了在人際關係中尋找傳揚福音的空間,切莫「跟著媒體隨波逐流」、「空洞地遵守規範」、盲從「外表」的文化。這一切無法解除青年的飢渴,只會使他們筋疲力盡。

(梵蒂岡新聞網)對耶穌來說,凡是一個人忍飢受餓、表現出「飢渴」的地方,就是最佳的傳教「地點」;需求在人身上挖掘出關係的空間,讓福音能本著真理宣揚開來。本篤會安傑利尼(Maria Ignazia Angelini)修女10月15日上午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帶領世界主教會議與會者進行默想,強調了這一點。大會《工作文件》的第三部分探討的是「地點」,因此默想的主題是「同道偕行的教會從事傳教使命之地」。

福音邁過一道道的門檻前行

教會扎根於具體的位置、環境和文化,這「從起初就促使首批基督徒團體心生急切感」。安傑利尼修女闡明,事實上,「談到生活的地點,基督徒總是矛盾地將自己看作是『定居於此的局外人』」。

一想到基督徒最初生活的地點,即:耶路撒冷、撒瑪黎雅、安提約基雅、約培、凱撒勒雅、斐理伯、厄弗所,「似乎會立刻浮現基本的辯證:假如教會的地點始終是一個具體的聚會空間和時間,福音在塵世的旅途就是邁過一道又一道的門檻,絲毫沒有停下腳步,也沒有與時代的文化環境締結任何『神聖的盟約』」。

關係網的幅度

主耶穌復活的那天清晨,一句「祂不在這裡」(參閱:瑪廿八6、谷十六6、路廿四6)標誌出「福音的宣講總是在走出去」。這宣講從一開始就「令人喜出望外,引領從宗徒傳承下來的教會作出『向外走』的選擇」。當初宗徒們先是聚集在最後晚餐廳裡,後來他們走出晚餐廳,走出聖殿,走出科爾乃略的家。

教會扎根於「人所在的每一個地方」,同時帶有逾越奧跡的動態元素。因著一句「祂不在這裡」,教會克服了「停留在一個地方靜止不動的觀念,即使是最神聖的地方也不例外」,從而編織起「關係的地點這張網」,藉以散發活力。

耶穌喜愛筵席

然而,修女問道,在這張網上面,哪一條是線,哪一些是節點?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修女提及兩個「筵席」的景象:一個是《工作文件》導言中的依撒意亞先知預言,即普世的筵席(參閱:依廿五6-8);另一個是當天福音記載的耶穌應法利塞人之邀赴宴(參閱:路十一37-41)。

這兩個筵席放在一起,便呈現出二者的「強烈對比」:「天主準備了筵席,在一個『不特定的地點』開啟未來;天主子耶穌接受偽君子的邀約,冒險在關係的地點重新提出有關筵席的見解」。耶穌「喜愛筵席」,從瑪竇蒙召(參閱:瑪九9-13)到最後晚餐:對祂來說,人的餐桌是「沿途的聚會地點、真理的冒險之地」,祂甚至為了聚會方式及同桌人的風格,「列出一條條的指控」。

需求挖掘關係的空間

修女繼續表示,餐桌是個具有「強烈象徵意義的地點」。宣講固然敦促人踏上旅途,但旅途中必然要落腳歇息、止飢解渴。在那裡,需求深挖出與他人建立關係的空間,無論是朋友或是仇家,聖人或是罪人,相處的挑戰即在於此。

回到筵席的比較,耶穌以筵席為地點,表達出「我熱切渴望與你們同桌共餐」。總是描寫耶穌溫柔一面的聖史路加,描寫耶穌在這個筵席上「暴跳如雷、粗魯無禮,表現出祂有意打破現況,再次喚醒良知,徹底抗拒一種文化、一種宗教體制」。

恩典的饗宴

此外,耶穌在這筵席上也提出了「以恩典為基礎的新饗宴」。祂說:「只要把你們杯盤裡面的施捨了,那麼,一切對你們便都潔淨了。」

這個福音事跡如此邀請眾人進入「教會同道偕行皈依的地方」,那是「人的空間、文化的空間、脆弱的空間,也是堅毅望德的空間」。如果說耶穌譴責的是心口不一,那麼祂也堅決反對表裡不一、公開與私下的兩面派、個人與團體的雙重標準。修女表示,「普遍的愚昧」由此而生,它使得福音的宣講今天難以在生活環境裡扎根。

煥然一新的內在

安傑利尼修女強調,為了在人際關係中尋找傳揚福音的空間,切莫「跟著媒體隨波逐流」、「空洞地遵守規範」、盲從「外表」的文化。這一切無法解除青年的飢渴,只會使他們筋疲力盡。

天主的風格體現在《依撒意亞先知書》和《路加福音》的這兩個宴席裡,「大力催促我們走上同道偕行的旅途」,提出與世俗不同的「聚會準則」。對耶穌來說,最初的相聚地點是「煥然一新的內在」,主流文化對那空間嗤之以鼻,但那裡是「同道偕行宴席的上好地點」、能秉持真理與人相遇的地方。

安傑利尼修女最後期許大家重新發現這些地方的生命力。

鏈接網址: www.vaticannews.cn

訂閱電郵新聞:http://www.vaticannews.cn/zh/newsletter-registration.html

2024 October 16, 14:27